[实用新型]双动力软板供收料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59275.1 | 申请日: | 201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0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颜朝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迅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31/08 | 分类号: | B65H31/08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软板供收料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双动力源,以分别顶持软板的隆起侧与垂下侧,使软板最上层表面达到一致高度的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双动力软板供收料机构。
背景技术
科技产品不断扩增其应用功能,其中使用的电路亦朝向小型、薄型的方向发展,而软性电路板(或称挠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便是3C电子产业中相当重要的零件。除此之外,尚有以软性基板制成软性板材,如光学薄膜、电子纸、太阳能基板等;这一类软板通常需要经过曝光、印刷、蚀刻、清洗、浸泡、烘干、涂布、贴合等制程,但因软板太薄,其刚性不足,因此会在其侧边黏贴一片硬板,以利于对该软板的夹持、定位与输送等作业;再者,软板制程中,大多采用软板承接盒作为工作站之间的移转,然而侧边贴有硬板的软性板材,其厚度不均,堆叠在承接盒内,形成有硬板侧的一边隆起,未贴有硬板的另一侧则垂下,如图1所示。当承接盒在收料过程时,高度不一的表面在垂下的一边,其软板有碰撞损坏的疑虑;相反地,当承接盒在取料过程中,高度不一的表面在垂下的一边,取料机构会发生抓取不到软板的窘态。传统的解决方式,是以人工在垂下一边的底部放置垫块,将垂下一边垫成相同的表面高度;但,作业中不一定找得到合适高度的垫块,而且供、收料过程中,其表面高度持续在变化,前面所说碰撞及抓取不到软板的现象仍会发生;因此,人工垫块并非有效的对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双动力软板供收料机构,可使承接单元其软板最上层表面达到一致高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动力软板供收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承接单元,其底板具有一个以上的沟槽;一第一承板,放置于该承接单元内的一侧;一第二承板,放置于该承接单元内,且相对于该第一承板的另一侧;一第一动力源,是提供动力顶持该第一承板上升或下降的构件;一第二动力源,是提供动力顶持该第二承板上升或下降的构件;
借此,由该第一动力源与该第二动力源提供动力,以分别顶持该第一承板与该第二承板上升或下降,使该承接单元内所承接的软板,其最上层表面达到一致的高度。
前述的双动力软板供收料机构,其中位于所述第一承板上方,更增设一垫板,其一侧设有斜坡,以降低软板在该承接单元中堆叠时的变形及损坏。
前述的双动力软板供收料机构,其中垫板设置一沟槽,一挡片穿设于该沟槽中,且可在该沟槽中移动至适当位置后固定,以因应该承接单元在承接不同尺寸软板时,可调整该挡片位置以配合之。
前述的双动力软板供收料机构,其中第一动力源与所述第二动力源是以一顶板及一基板予以结合。
前述的双动力软板供收料机构,其中第一动力源与所述第二动力源分别设置一马达、一螺杆、一动作板及数个支撑杆;该马达与该螺杆锁固在所述基板上;该马达与该螺杆之间是以一皮带传动;该螺杆与该动作板之间是以一螺帽结合,使该动作板上下升降;该数个支撑杆,其下端锁固在该动作板上,其上端装设一支撑块,可穿过所述承接单元底板的沟槽,以顶持所述第一承板及所述第二承板,其上下端之间穿设于一锁固在所述顶板的轴套,使该支撑杆可在所述顶板中顺畅地上下移动。
前述的双动力软板供收料机构,其中螺杆上端是以一上轴承座锁固在所述顶板底侧,所述螺杆下端是以一下轴承座锁固在所述基板上侧,且所述上轴承座与所述下轴承座内部分别装设一轴承。
前述的双动力软板供收料机构,其中马达包括直流马达、步进马达或伺服马达。
前述的双动力软板供收料机构,其中第一动力源的数个支撑杆设置为四支,所述第二动力源的数个支撑杆设置为二个。
前述的双动力软板供收料机构,其中马达可在所述基板上位移,以调整所述皮带的紧度。
前述的双动力软板供收料机构,其中承接单元更包括承接盒或设置有数个定位杆的承接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使承接单元其软板最上层表面达到一致高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软板堆叠于承接盒内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供收料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供收料的示意图二。
图中标号说明:
10承接盒 461上轴承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迅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迅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592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会计凭证折叠器
- 下一篇:一种整体基体表面的半导体引线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