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筷子置换套结构改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0301.2 | 申请日: | 201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6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许佑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佑正 |
主分类号: | A47G21/10 | 分类号: | A47G2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雪静;逯长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筷子 置换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筷子置换套结构改良,尤指应用于餐具领域中,具有环保和便利性效能增进的筷子置换套结构。
背景技术
工商业进步,外食人口增加,人与人交际频繁,与会聚餐的机会也比较多,为符合卫生和方便功能,业者均提供免洗筷予客人使用,众所周知,免洗筷不仅要砍伐竹子或木材,且其制程上因必需杀菌、漂白,常有硫磺或双氧水残留,另其用后即弃造成废弃物堆积如山的二次公害,也成另一个环保问题,虽有政府机关倡导自行携带环保筷,但因其不便利,食用后无法立即清洗,总是曲高和寡,比例仍是相当低,因此前述困扰仍是无法有效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筷子置换套结构改良,其可以改善习用的缺失,提升环保和使用便利性,同时兼具经济成本低廉的效益,满足业者愿意推行和采用的商业利益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以简化结构、便于加工和有效降低成本,达到满足产业需求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筷子置换套结构改良,该置换套设于筷子的夹持端上,包括:
一包覆部,由一食品级的薄层膜材构成一具有内空间的筒形体,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第一端开口密接的设有一封盖,第二端的开口容许筷子的夹持端插入包覆部的内空间,以及包覆部束设筷子的夹持端;
该封盖结合的设于包覆部第一端的开口,以及封闭该包覆部第一端的开口。
优选的,该包覆部是由一片状的薄层膜材围接构成一具有内空间的筒形体。
优选的,该包覆部为具有一内空间的筒形体,以及该内空间为一由第二端向第一端敛收的锥形内空间。
优选的,该食品级材料为纸或谷粉浆化的材料任一种。
优选的,该封盖设有一较小径的环颈接合段,该包覆部的第一端以该环颈接合段围接构成一具有内空间的筒形体。
优选的,该封盖为塑料或纸材的任一种材料所成型。
优选的,该包覆部是由一薄层膜材构成一具有内空间的筒形体,该封盖一体连设于包覆部的第一端开口端侧,以及该封盖封闭该包覆部第一端的开口。
优选的,该封盖与包覆部成型一体连设于第一端的开口端侧,以及该封盖与包覆部为食品级材料。
优选的,该包覆部外表面具有止滑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是以置换套束设筷子夹持端,可供使用者夹取食物,当用餐完毕,由于置换套是将夹持端充份包覆,筷子仍维持干净状态,因此只要将该置换套取下丢弃,该筷子即可再换装另一新的置换套提供使用,再者该置换套成本低、可分解,使用后可压扁不占空间,具绝佳环保和产业利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封盖结合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覆部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覆部另一实施例局部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10a 置换套 20 筷子
12 包覆部 21 夹持端
120 内空间 30、40 封盖
121 第一端 31 接合段
122 第二端
具体实施方式
首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筷子置换套结构改良,该置换套10设于筷子20的夹持端21上,包括:
一包覆部12,由一片状的薄层膜材围接构成一具有内空间120的筒形体,该薄层膜材采用食品级材料,如纸或谷粉浆化的任一种材料,其具有一第一端121和一第二端122,第一端121开口密接的设有一封盖30,第二端122的开口容许筷子20的夹持端21插入包覆部12,由第二 端122向第一端121敛收的内空间120,以及包覆部12束设筷子20的夹持端21;
该封盖30,以塑料或纸材成型,并设有一较小径的环颈接合段31;该包覆部12第一端121以该环颈接合段31围接构成一具有内空间120的筒形体,以及通过该封盖30结合设于包覆部12第一端121开口,以及封闭该包覆部12第一端121的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佑正,未经许佑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03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