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料的钢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0443.9 | 申请日: | 201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9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范云鹏;林竹;徐翠竹;王志涛;韩文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S3/00 | 分类号: | F16S3/00;B32B15/04;B32B27/06;B32B27/32;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剂 玻璃 鳞片 涂料 钢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外涂层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料的钢管,可用于海上平台导管架飞溅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的发展,平台建设进入快速成长期,钢结构防腐涂料用量随之大幅增加,现有的环氧玻璃鳞片涂料大多为溶剂型,存在环境污染、影响健康、物理力学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料的钢管,采用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料涂覆,具有环保、耐腐蚀、机械性能。避免环境污染、影响健康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料的钢管,主要由钢管、无机富锌涂层、环氧耐磨底漆外涂层、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外涂层和聚乙烯外衬层组成,其特征在于:在钢管的两端分别有预留焊接段,在钢管的内表面和预留焊接段的外表面有无机富锌涂层;在钢管的外表面有环氧耐磨底漆外涂层,在环氧耐磨底漆外涂层的外表面有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层,在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层的外表面有聚乙烯外衬层;钢管的长度为8~15m、钢管的外径为1~1.5m、壁厚为15~20mm,预留焊接段各长100mm,无机富锌涂层的厚度为0.20~0.25mm,环氧耐磨底漆外涂层的厚度为0.1~0.12mm,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层的厚度为0.9~1.0mm,聚乙烯外衬层的厚度为1.5~5mm。
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料的钢管,比如:钢管的长度为10m、钢管的外径为1m、壁厚为20mm,预留焊接段的长度为100mm,无机富锌涂层的厚度为0.20mm,环氧耐磨底漆外涂层的厚度为0.1mm,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层的厚度为0.9mm,聚乙烯外衬层的厚度为3mm。
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料的钢管制造过程如下:将钢管的内外表面喷砂除锈,在钢管的内表面和预留焊接段的外表面喷涂无机富锌涂层,在钢管的外表面喷涂环氧耐磨底漆外涂层,在环氧耐磨底漆外涂层的外表面喷涂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外涂层,在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外涂层5的外表面喷涂聚乙烯外衬层。
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外涂层使用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料,它由环氧树脂、玻璃鳞片、助剂、防沉剂的组合料与固化剂组合料的双组分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料的钢管,兼备环氧玻璃鳞片涂层的优良抗渗透性能和聚乙烯的抗冲撞特征,提高钢管的防腐蚀能力,延长钢管的使用年限,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料无溶剂挥发,涂层收缩小,不仅结构致密,而且具有极强的粘结力,防腐蚀性能强,对钢管具有优良的保护作用。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料的钢管生产工艺简单,节省钢材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料的钢管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中,1-钢管,2-预留焊接段,3-无机富锌涂层,4-环氧耐磨底漆外涂层,5-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外涂层,6-聚乙烯外衬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以一个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料的钢管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料的钢管,主要由钢管1、无机富锌涂层3、环氧耐磨底漆外涂层4、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外涂层5和聚乙烯外衬层6组成。钢管1的长度为10m、钢管1的外径为1m、壁厚为20mm,在钢管1的两端分别有预留焊接段2,预留焊接段2各长100mm。在钢管1的内表面和预留焊接段2的外表面有无机富锌涂层3,无机富锌涂层3的厚度为0.20mm。在钢管1的外表面有环氧耐磨底漆外涂层4,环氧耐磨底漆外涂层4的厚度为0.1mm。在环氧耐磨底漆外涂层4的外表面有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层5,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层5的厚度为0.9mm。在无溶剂环氧玻璃鳞片涂层5的外表面有聚乙烯外衬层6,聚乙烯外衬层6的厚度为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04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