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压快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0732.9 | 申请日: | 201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3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许思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思达 |
主分类号: | B21D5/00 | 分类号: | B21D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06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具快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折弯机刀具液压快夹装置。
背景技术
折弯机的折弯工序是由折弯机上的刀具作用到钢板上施加压力后,根据滑块的行程和刀具的类型完成各种不同的形状加工。不同的形状需要不同的刀具,每台折弯机上需要有若干快夹装置来夹紧刀具。
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手动型的折弯机快夹装置来固定折弯机的上模刀,但当折弯机具有较长的长度时,例如几米长的折弯机,其上安装有几十个手动型的快夹装置,在安装、更换上模刀和下模刀的时候相当繁琐,占用时间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并且由于手动夹刀的力度不一样,导致折弯机每个快夹装置对刀具夹紧的程度有区别,在进行折弯加工时容易产生折弯精度问题,影响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折弯机刀具液压快夹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安装刀具占用时间长,快夹装置夹刀力度不一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液压快夹装置,用于夹紧刀具,包括至少一个液压夹具,当处于包括多个液压夹具的状态下,相邻两个液压夹具通过一第一连接部件连接贯通;
所述液压夹具包括:
用于支撑刀具的一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上设有油道和与其垂直的活塞孔;
用于固定刀具的一压板,所述压板通过若干第二连接部件连接至该支撑体;
设置于该支撑体与压板之间的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若干第三连接部件连接至该支撑体;以及
两端分别连接该支撑体与压板、处于压缩状态、用于使压板与连接板之间产生一距离的若干第一弹性体;以及
位于支撑体上的活塞孔中、并贯穿连接板与压板相接触、用于使该压板以第二连接部件处为支点转动的若干活塞;
所述活塞与连接板端面接触处设置若干第二弹性体。
所述相邻两个液压夹具通过在相邻两个支撑体之间设置一第一连接部件相连接,并贯通相邻两个支撑体上开设的油道。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为带密封圈的连接活塞。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为相互配合的限位螺钉和细牙圆头螺钉,所述细牙圆头螺钉位于压板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件为圆柱头内六角螺钉;所述第一弹性体为螺旋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体为蝶形弹簧。
所述活塞外围设有密封圈。
所述连接板上端设有使该液压快夹装置连接到折弯机机架上的连接槽。
所述压板下端设有防止刀具意外掉落的安全钩头。
所述液压快夹装置的端部设置进油胶管,所述进油胶管包括胶管总成、双向接头体和组合密封圈。
所述液压快夹装置的尾部通过螺塞密封。
所述螺塞为带凸缘内六角螺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快夹装置取代目前使用的手动快夹装置,在安装、更换刀具时可进行系统操作,省时省力,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液压夹紧力大大高于手动夹具,提高了同时夹持多个分段上刀的可靠性。
液压快夹装置对折弯机刀具的夹紧作用强,力度一致,进行折弯加工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固定性,保证了折弯精度的要求,快速、方便、噪音低,并可进行系统自动化控制。
本实用新型在压板下端设置安全钩头,使折弯机更换刀具时更安全,避免了刀具意外掉落所产生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液压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活塞的剖视图;
图4为限位螺钉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压快夹装置10,用于安装在折弯机上固定、夹紧刀具,可以只包括一个液压夹具100,也可以由多个液压夹具100连接组成(图1所示为三个液压夹具100),相邻的两个液压夹具100之间通过带密封圈的连接活塞110连接贯通。
参见图2、图3、图4,液压夹具100包括:用于支撑刀具120的支撑体101,用于固定刀具120的压板102,设置于支撑体101与压板102之间、并使支撑体101与压板102之间形成用于夹持刀具120的一个空档的连接板103。压板102通过多组设置于支撑体101与压板102之间、并且相互配合的限位螺钉104和细牙圆头螺钉105连接至支撑体101,其中细牙圆头螺钉105位于压板102中;连接板103通过多个设置于支撑体101与连接板103之间的圆柱头内六角螺钉106连接至支撑体1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思达,未经许思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07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