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蜂窝聚能加热圈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61483.5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5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凌庆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庆平 |
主分类号: | H05B3/18 | 分类号: | H05B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205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器,具体涉及的是一种蜂窝聚能加热圈。
背景技术
塑料产品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广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塑料产品通常利用注塑技术制造和生产。
以前注塑设备在加热原料时,采用普通电热片或电阻丝为加热材料制成的电热圈,套装在塑料原料贮存筒外面,以满足对塑料原料均匀、迅速加热的需求;由于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加热圈使用普通电热片或电阻丝为加热材料,所以存在加热效率低、不环保、使用寿命等缺点,不能满足现代塑料工业高效、低消耗、环保、长期使用寿命等多方面的需求。
为此人们开发了利用陶瓷电热膜片作为发热体,该材料具有高效、环保、热效率高等优点,如图1所示,为现有传统的加热圈1,该加热圈1由两合式套筒、六棱形外壳2、复合材料隔热层3、陶瓷发热体层4、金属导热层5、高温导热涂层6、锁紧机构7和外接线座8组成;两合式套筒为两片内为半圆,外为三棱柱外壳的组块(A、B),组块(A、B)内层为金属导热层5,并在金属导热层5的内表面上涂覆有高温导热涂层6,金属导热层5外半圆形包有陶瓷发热体层4,陶瓷发热体层4外半圆形包有复合材料隔热层3,复合材料隔热层3外为三棱柱外壳,组块(A、B)对接口外侧对缝处设有锁紧机构7和外接线座8;所述陶瓷发热体层4是由若干个普通陶瓷片41经电组丝串接在一起,构成陶瓷发热体层4;如图5及图7所示,为现有传统陶瓷蜂窝发热体层4的平铺展开示意图,现有传统的陶瓷发热体层4的结构缺点在于:普通陶瓷片41热转换效率低、功率损耗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转换效率高、功率损耗小的蜂窝聚能加热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蜂窝聚能加热圈,主要包括合式套筒、锁紧机构及外接线座;所述合式套筒由两半块部分构成,并通过锁紧机构将两半块部分围合呈一中空圆柱;该两半块其内圈均为半圆弧、外圈均为半圆弧构成的组块。
所述组块内层为蜂窝发热体层,蜂窝发热体层的内表面上设有若干个蜂窝通孔,蜂窝发热体层外包覆有复合材料隔热层,复合材料隔热层的外层包覆有金属外壳,所述蜂窝发热体层的内层还涂覆有高温导热涂层,组块对接口外侧对缝处设有锁紧机构和外接线座。
蜂窝发热体层是由若干个长条形蜂窝碳化硅片经1800℃碳化硅胶粘贴一起围合凝固而成,所述该每个蜂窝碳化硅片的内表面上设有若干个蜂窝通孔,并且在每个蜂窝碳化硅片的外表面上还设有“Z”形凹槽,所述该凹槽是用于绕放发热丝。
蜂窝碳化硅具有耐高温,与强酸、强碱均不起反应,导电导热性能良好,且具有很强的抗辐射能力;高的抗弯强度,优良的抗氧化性,耐腐蚀性,非常高的抗磨损以及低的磨擦系数,并且蜂窝碳化硅片具有比较面积大,微孔结构,高吸附容量且保温效果极好,无任何功率损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发热圈中的发热体采用蜂窝碳化硅电热膜片作为加热体,且在蜂窝碳化硅膜片的内外表面上设置有无数个蜂窝通孔,蜂窝碳化硅片具有比较面积大,微孔结构,高吸附容量,从而能使热转换率高达99%以上,且保温效果好,无任何功率损耗,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蜂窝碳化硅电热膜片发热体,其升温速度快过目前市场上的任何发热材料,经测试能在45秒之内达到最高温度800℃。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加热圈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蜂窝碳化硅发热体的单片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加热圈内陶瓷发热体的单个陶瓷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蜂窝发热体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陶瓷发热体层的平铺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图4及图6所示,蜂窝聚能加热圈,主要包括合式套筒9、锁紧机构14及外接线座15;所述合式套筒9由两半块(91、92)部分构成,并通过锁紧机构14将两半块(91、92)部分围合呈一中空圆柱;该两半块(91、92)其内圈均为半圆弧、外圈均为半圆弧构成的组块。
所述组块内层为蜂窝发热体层12,蜂窝发热体层12的内表面上设有若干个蜂窝通孔,蜂窝发热体层12外包覆有复合材料隔热层11,复合材料隔热层11的外层包覆有金属外壳10,所述蜂窝发热体层12的内层还涂覆有高温导热涂层13,组块对接口外侧对缝处设有锁紧机构14和外接线座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庆平,未经凌庆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14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塑机联轴器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 下一篇:基于ZIGBEE通讯的智能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