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1549.0 | 申请日: | 2011-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4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伊宏刚;曾德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创亿欣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16;H01R13/02;H01R13/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5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通过改良组件间结合结构来缩减占用空间,藉此实现了一种可缩减体积、便于组装的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用串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介面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介面,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中,其中通常应用于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及掌上型游戏机之类的便携设备上的一种USB连接器为Mini USB连接器,其尺寸较标准的USB连接器小。由于便携设备所具有的特殊性,其发展方向始终朝着「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这势必也要求组设于上述便携设备中的接插件,如Mini USB连接器的体积变得更小。然而,由于连接器的体积变小,其相应端子间的间距也随之变小,这就增加了相互配合的组件之间的结合结构进行改良的难度。
现有USB连接器中的一些线缆连接器,均是在端子的焊接端并排设置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同层各端子的焊接端之间的间距相对太窄,这样给焊接线缆时造成困难。
据此,本设计人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经过全心研发与实验,开发了一种端子尾部为上、下错位排布的态势,来增加端子间的焊接间距,同时,通过改良组件之间的结构,保证制程中注塑封装成型时,不会使胶液渗入端子槽,从而有效提升了产品良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改良组件间结合结构来缩减占用空间,藉此实现一种可缩减体积、便于组装的线缆连接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收容于绝缘本体中的电性端子组、套置于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以及连接电性端子组的线缆,其中:
该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其向前延伸形成阶状的对接部,所述本体部包含从后壁部贯穿前壁部的若干端子槽及上、下壁部对称的凸壁和凸起部,所述对接部具有连接上述端子槽经根部贯穿至头部的收容槽道;
该金属壳体包括框体部及其上、下壁延伸的弯折部及平行与该上、下壁继续延伸有上、下平板部,所述平板部设有方孔,及
该电性端子组包括第一至第八个端子,每个端子包括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部及其向后延伸而成的固持部,固持部向后延伸有弯折部及平板状的尾部。
所述第一端子自固持部的较上末端垂向地并排于第一端子尾部延伸出第一端子的另一尾部,该另一尾部与第六端子尾部及第八端子尾部经弯折后并排于第一平面,该第二端子尾部与第三端子尾部经弯折后并排于第二平面;该第一端子尾部与第四端子尾部经弯折后并排于第三平面;该第五端子尾部与第七端子尾部经弯折后并排于第四平面。
所述该第一端子尾部与第六端子尾部连通。
所述端子接触部半暴露于头部的收容槽道,端子固持部置于根部的收容槽道。
所述绝缘本体更可包括与本体部对接的绝缘后座,该绝缘后座前端设有与本体部对接的基部及后端延伸的基于横躺的凸字形承座,该基部对接面具有可收容端子弯折部的凹陷空间及其底壁设有贯穿至承座若干端子尾槽的若干穿孔。
所述绝缘后座与本体部扣合,设有与第一至第四平面相对应的四排穿孔,该穿孔连接端子尾槽。
所述本体部与根部形成第一阶状,连接根部的头部与该根部形成第二阶状。
所述金属壳体框体部还包括左、右壁向后延伸的可贯穿本体部卡持槽的臂部,其中一较长臂部贯穿本体部及基部的卡持槽。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金属壳体延伸的平板部设有方孔,直接与绝缘本体的凸起部卡合,从而缩减了复杂的卡固结构,有利于缩减产品尺寸,也使组装过程变得更方便、更简捷;
2.由于端子之尾部经弯折分成四排不同的高度,从而使尽管密集的端子尾部之间的间距得到了扩大,给焊接线缆释放了有效空间,从而解决了因空间不足,难以与线缆焊接的技术问题;
3.藉由封闭装置及后塞与承座的结构结合,避免了线缆连接器总成在最终的包覆成型时,因注塑机强大的压力把胶液挤入至端子槽中,从而提升了该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绝缘本体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电性端子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金属壳体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1组装后与绝缘后座配套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绝缘后座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7是包括图1的连接器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创亿欣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创亿欣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15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