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向吸卫生泵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2205.1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0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朱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博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9/08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傅敏华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向 卫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特别是指在药物、食品等领域使用的轴向吸卫生泵。
背景技术
目前的泵其结构基本都一样,包括有设有泵腔的泵体,设置在泵体上的电机、电机输出轴和固定在电机输出轴端部的泵叶,泵叶位于泵腔内,所述泵腔上与之连通设置有进口和出口,其中进口设置在泵腔的前端,出口设置的泵腔的侧面,这种结构的泵存在以下一些缺陷:1、泵在运转的时候,进口都处于负压的工况,叶轮传动轴处密封处在正压状态很容易损坏,发生溢漏;2、叶轮前后因进口是负压力(叶轮的前端是进口面),出口是正压(叶轮的背面是受出口的正压)的不同很容易产生电机输出轴窜动,这样直接导致泵叶磨损泵腔。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效果好,泵腔不容易损坏的新型的轴向吸卫生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向吸卫生泵,包括有设有泵腔的泵体,设置在泵体上的电机、电机输出轴和固定在电机输出轴端部的泵叶,泵叶位于泵腔内,所述泵腔上与之连通设置有进口和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口与泵腔的连接处位于泵叶与电机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轴密封处处在的负压或常压状态,降低了密封负载荷使不容易破损,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另除密封稳定。由于此泵结构将泵的进口方向的改变使叶轮的受压推力方向同电机轴受力方向是一致的.而不会使电机输出轴窜动产生磨损泵腔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位于泵腔底部的电机输出轴与泵体的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有O形密封圈、轴衬套、压力密封圈和密封压板,其中,轴衬套套设在电机输出轴上,O形密封圈设置在电机输出轴与轴衬套之间构成电机输出轴与轴衬套之间的密封配合,轴衬套与电机输出轴联动配合,压力密封圈设置在轴衬套和泵体的壳体之间,并通过密封压板限位固定,所述的压力密封圈上设置有与泵腔贯通的压力膨胀腔;所述进口的进口通道向电机一侧弯曲;所述位于泵腔底部的电机输出轴与泵体的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有O形密封圈、轴衬套、压力密封圈和密封压板,其中,轴衬套套设在电机输出轴上,O形密封圈设置在电机输出轴与轴衬套之间构成电机输出轴与轴衬套之间的密封配合,轴衬套与电机输出轴联动配合,压力密封圈设置有相同的两组,均设置在轴衬套和泵体的壳体之间,压力密封圈上设置有压力膨胀腔,两组密封圈背向设置使压力膨胀腔朝向相反方向,两组压力密封圈之间设置有抵压块,抵压块通过螺钉固定在泵体的壳体上,其中位于电机一侧的压力密封圈通过密封压板固定,且压力膨胀腔与外界贯通,另一侧的压力密封圈上的压力膨胀腔与泵腔贯通;所述压力密封圈的位于压力膨胀腔的背面具有三个抵触面,其中一个抵触面与泵体的壳体抵触,另一个抵触面与抵压块抵触,最后一个抵触面与轴衬套抵触,与抵压块抵触的抵触面和与轴衬套抵触的抵触面之间斜面过渡连接,该斜面的中部设置有支撑脚,所述的支撑脚抵触在轴衬套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进一步设置的目的是:1、泵可以空转干转,不损坏密封;2、物料含有颗粒及磨损微粒也不容易损坏密封;3、密封圈更换简单,对拆卸工没有技术要求;4、密封圈成本只有机械密封的20%价格;5、密封圈结构简单、无死角,更容易清洗。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压力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轴向吸卫生泵,包括有设有泵腔11的泵体1,设置在泵体1上的电机12、电机输出轴13和固定在电机输出轴13端部的泵叶14,泵叶14位于泵腔11内,所述泵腔11上与之连通设置有进口15和出口1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进口15与泵腔11的连接处151位于泵叶14与电机12之间,另外进口15的进口通道向电机12一侧弯曲;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电机输出轴13在密封处处在的负压或常压状态,降低了密封负载荷使不容易破损,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另除密封稳定。由于此泵结构将泵的进口方向的改变使叶轮的受压推力方向同电机轴受力方向是一致的.而不会使电机输出轴窜动产生磨损泵腔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博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博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22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