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手扶式插秧机的车轮调整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63421.8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0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军;史春涛;崔宇航;张帆;时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G17/00 | 分类号: | B60G17/00;A01C1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素兰 |
地址: | 300072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手扶 插秧机 车轮 调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秧机用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手扶式插秧机的车轮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插秧机中车轮调整机构是必不可少的功能部件之一,目前传动的插秧机车轮调整机构,其中的上下悬臂连杆是通过轴销与左右连动杆及左右连动压杆连接,这种结构的上下悬臂连杆的缺点是上下悬臂连杆摆动时很容易产生振动,而且该结构的限位效果不可靠,机构的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制造和维修;其中的弹性部件一般为橡胶缓冲垫,由于橡胶缓冲垫易容易老化,使用不长时间后弹性就会降低,因此不能有效的吸收(减轻)来自车轮的冲击。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手扶式插秧机的车轮调整机构,其结构简单、紧凑、能有效的吸收(减轻)来自车轮的冲击,而且便于制造和维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用于手扶式插秧机的车轮调整机构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下悬臂连杆、通过销轴联接在所述上下悬臂连杆上的限位杆,所述上下悬臂连杆的两端分别联接有连动杆,所述连动杆为中空结构,所述连动杆的底部设置有一开口向下的叉状连动压杆;所述上下悬臂连杆与两端的连动杆之间设置有联接部件;所述连动杆内固定有一横挡板,所述叉状连动压杆和所述横挡板之间设置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固定在叉状连动压杆上且穿过所述横挡板的一螺杆,所述螺杆上设置有多个缓冲蝶簧;所述联接部件包括第一销轴、第二销轴和设置在叉状连动压杆内的与所述上下悬臂连杆之间的支撑方管,所述支撑方管的一相对面与所述叉状连动压杆的两侧立面相邻,所述支撑方管的另一相对面与所述上下悬臂连杆的两侧立面相邻;所述第一销轴联接所述支撑方管和所述上下悬臂连杆,所述第二销轴联接所述支撑方管、所述连动杆和所述叉状连动压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车轮调整机构采用在支撑方管并利用销轴将上下悬臂连杆、连动杆及连动压杆联接起来,与现有技术中采用轴销直接连接相比,本实用新型车轮调整机构结构简单、紧凑,并能有效的吸收(减轻)来自车轮的冲击,而且便于制造与维修。另外,连动杆中的减振弹性部件由多个缓冲蝶簧构成,与现有技术中弹性部件为橡胶缓冲垫相比,具有使用寿命长,可以有效地保证弹性部件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手扶式插秧机的车轮调整机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车轮调整机构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车轮调整机构的俯视的局部视图。
说明书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上下悬臂连杆 2.轴销 3.限位杆
4.支撑方管 5.连动压杆 6.叉状连动压杆
7.缓冲碟簧 8.螺母 9.螺杆
10.横挡板 11.第一销轴 12.第二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手扶式插秧机的车轮调整机构包括上下悬臂连杆1、通过销轴2联接在所述上下悬臂连杆1上的限位杆3,所述上下悬臂连杆1的两端分别联接有连动杆5,所述连动杆5为中空结构,所述连动杆5的底部设置有一开口向下的叉状连动压杆6,所述上下悬臂连杆1与两端的连动杆5之间设置有联接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内燃机研究所,未经天津内燃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34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高可及性指数的层状球形催化剂
- 下一篇:低耦合小间距的微带阵列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