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滤池闸板阀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3842.0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0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钟炎辉;唐尧春;罗文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深水宝安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8 | 分类号: | F16K1/18;F16K1/46;F16K31/44;F16K1/36;C02F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廖平 |
地址: | 518133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滤池 闸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改进型滤池闸板阀。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供水行业各类滤池排水用电动(或气动)闸板阀采用的阀板运行方式是标准的提升闸板结构形式,一般分为2类。一类是暗杆式,采用螺杆转动带动提升螺母将闸板垂直提升;另一类是明杆式,采用螺杆上下垂直运动提升闸板(气动则采用长程气缸直接提升)。
这两类闸板的密封均依靠提升闸板关到位后与阀体基座密封槽之间的金属密封面保证,随着闸板缓慢关到位,固定在阀座上的压紧楔块逐渐加大压力到金属密封面之间,从而保证闸板密封严密不泄漏。当闸阀投入运行到一定年限后,密封面逐渐磨损,凸凹不平造成阀门关闭不严,不可避免的泄漏就会出现,这是闸板阀密封形式和结构决定的。
由于滤池24小时运行,闸板阀泄漏大时不仅增加自用水率,回收漏水的电耗也是不小的数目。针对闸板阀的维修,则由于金属密封面之间的修复技术要求高,难度与工作量大,维修的经济效益不佳,因此一般企业只好将整个闸板阀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滤池闸板阀,避免闸板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使阀门关闭不严而造成泄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型滤池闸板阀,包括一固定于滤池池壁上的排水口、与所述排水口相匹配的固定于排水口上的密封框、与密封框枢接的翻板,还包括一固定于滤池池壁上的导向架、设置于所述导向架上的滑块,所述滑块与翻板连接。将现有技术中的闸板阀的上下提升运动改为闸板绕单边转轴旋转的翻板形式。
作为改进,所述翻板与密封框相对的面上设有一密封垫。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块与翻板之间设有拉杆机构或钢绳或缆绳,所述拉杆机构或钢绳或缆绳的两端分别与滑块和翻板枢接。
优选地,所述拉杆机构包括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枢接,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滑块和翻板枢接。因为动力机构运动有误差,采用两根拉杆组成柔性牵引,在翻板完全关闭后,如果滑块继续下降,两个拉杆通过弯曲补偿滑块,避免出现压坏零部件的问题。
作为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闸板阀还包括泄压板、扭力弹簧,所述泄压板与翻板枢接,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泄压板和翻板上。闸板阀开启过程中泄压板在水流冲击下旋转以减小流水作用在阀板上的吸力以及冲击力。泄压板在无压力时与翻板紧紧结合保证密封。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闸板阀还包括与滑块相连的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可以采用电动、气动、手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实施。
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一种改进型滤池闸板阀,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将闸板阀的上下提升运动改为闸板绕单边转轴旋转的翻板形式,减少了闸板阀由于上下运动而造成的磨损;
2、密封形式则由现有技术靠楔块压紧金属密封面改为依靠水池净水头的水压将密封框紧紧压在阀座上,压力越大,接触面结合越紧,密封也就越好,解决了阀板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出现的泄漏问题;
3、可以利用电动、气动、手动等多种形式作为闸板的驱动方式,拓宽旧有闸板或是类似结构密封失效改造的可能性;
4、利用旧设备的大部分机构和零部件,直接降低了改造费用,提高改造的收益。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滤池闸板阀实施例一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2为图1的闸板阀关闭状态示意图;
附图3为图1的闸板阀打开状态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滤池闸板阀实施例二的结构分局示意图;
附图5为图4的闸板阀打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型滤池闸板阀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深水宝安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深水宝安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38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