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管夹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3943.8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0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227 | 分类号: | F16L3/227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冷却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冷却系统管路固定的新型管夹。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在现代工业社会里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角色。如何让汽车保持在正常状态下运行至关重要,其中的汽车冷却系统是保证汽车正常运行的关键要素之一。冷却系统管路是汽车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证其布置合理,不干涉,不磨损,不泄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此,各种形式的管夹、支架等被用来固定上述管路。
传统的汽车冷却系统所用的管夹,其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一般是一端固定在车身或发动机上,一端用于固定某根管路,对于随发动机一起运动的管路,这种固定方式导致管路与管夹相对运动,存在动态磨损。另外,对于管路日益增多,布置日益紧凑的汽车发动机舱,这种功能单一的管夹结构无法满足众多管路的固定要求,顾此失彼,导致相互干涉现象加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冷却系统管路固定的新型管夹,其结构简单且一夹多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管夹,至少包括用于固定油冷器进水管的第一管槽部、用于固定机油冷却管路的第二管槽部以及用于固定油冷器出水管的第三管槽部三者中的其中两个,各管槽部的外壁彼此固接,三者槽长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采用上述结构以后,可有效固定及支撑油冷器进水管、机油冷却管路以及油冷器出水管,使其互不干涉,从而达到合理利用汽车发动机舱内部空间的目的,其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盖正面视图;
图3为图2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除去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管夹,至少包括用于固定油冷器进水管的第一管槽部10、用于固定机油冷却管路的第二管槽部20以及用于固定油冷器出水管的第三管槽部30三者中的其中两个,各管槽部的外壁彼此固接,三者槽长方向一致,如图1所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如图1及图4所示,所述各管槽部的外形均呈收口朝下的缩口槽状,以便于卡接各管路。此外,所述第一管槽部10和第三管槽部30内径一致,第二管槽部20内径大于或小于第一管槽部10内径,也就是说,第一管槽部10和第三管槽部30是沿第二管槽部20的轴线对称的,从而使其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实现180翻转,可极大的提高装配的效率,而第二管槽部20内径略小或略大,也可起到一定的防错装功能。
进一步的,如图1及图4所示,所述各管槽部的壁厚均等,从而一方面保证了各管槽部槽壁的应力均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轻零件重量以及节省材料。
更进一步的,为保证各管槽部对于管路的可靠卡接,确保其强度满足应用要求,所述各管槽部的两相邻槽口边缘处顺延连接,各管槽部的外壁处自则相应设置有加强筋40,所述加强筋40的板面垂直各管槽部槽长方向设置,从而提高了各管槽部的开口弹性及其夹固强度。
实际应用中,可对本实用新型各管槽部的相应部位采用等壁厚的抽芯处理,从而不仅能满足“各管槽部的两相邻槽口边缘处顺延连接”的要求,也能满足“各管槽部的壁厚均等”的需求。
更进一步的,为保证各管槽部间的可靠固接,如图1及图4所示,管槽部的相对其槽口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接各管槽部的横板6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管夹还包括设置于横板60上的用于引导并固定起动机线束的卡槽50,所述卡槽50槽长方向与各管槽部槽长方向垂直。
进一步的,为具体实现起动机线束的可靠固定,如图1-5所示,所述卡槽50包括与横板60上板面固接的底座51以及与底座51间构成卡接配合的上盖52,所述底座51上设置有与起动机线束外形吻合的弧形引导槽511。实际应用中,当各管槽部卡接牢固后,将起动机线束放置于弧形引导槽511内,并将上盖52卡接到位,即可实现起动机线束的可靠固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盖52外形呈倒“U”形且其两侧槽壁与底座51上的平行于其槽长方向的两侧面间构成卡接配合,为避免上盖52的上端部与发动机出水管间产生干涉甚至磨损,所述上盖52的上端部圆滑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39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井电缆穿透器用可拆装组合式自密封机构
- 下一篇:内压自密封隔离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