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隔膜泵电机动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4260.4 | 申请日: | 201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6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卢连苗;卢勃;项树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强生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23/00 | 分类号: | H02K23/00;H02K23/04;H02K1/22;H02K1/26;H02K5/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 |
地址: | 315420 浙江省余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膜 电机 动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动力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与隔膜泵泵头部分配装的电机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隔膜泵电机动力结构。
背景技术
隔膜泵主要应用于净水机中。隔膜泵主要包含电机壳体、转子组件、前端盖、后端盖、电刷组件、磁瓦、以及相匹配的泵头组件。隔膜泵的工作原理为电机通电后旋转,电机的转子轴带动摆轮作圆周运动,通过摆轮的摆动从而实现活塞的往复运动,进而作吸排运动起增压效果,这样的运动无法避免的引起电机产生振动和噪音。过大的振动会对隔膜泵的其它部件造成影响,容易产生谐振,从而降低隔膜泵的使用寿命,也影响电机动力扭矩输出,因此不利于隔膜泵高质量的工作,如何降低噪音和振动,改善电机动力结构是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能有效改变电机内电枢转子铁耗与高频转子焦耳损耗之间的平衡,使转子转矩脉动从突变到渐变,从而降低噪音和振动,提高电机动力性能的一种隔膜泵电机动力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隔膜泵电机动力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在电机壳体内的电枢转子,电枢转子由转子铁芯、电枢绕组、转子轴和换向器组成,转子铁芯固定套装在转子轴上,并且转子铁芯的周面上等弧度均布制有长条形翅片,翅片的中心轴线与转子轴的中轴线形成有5°至10°的夹角,相邻两翅片间构成有嵌放电枢绕组的电枢槽,换向器固定套装在转子轴的一端,换向器与电枢绕组线路相连接。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翅片的中心轴线与转子轴的中轴线形成有7.5°的夹角。
上述电机壳体的内壁上以异性磁极相对的方式对称固定配装有一对瓦形永磁磁铁,电枢转子穿过两瓦形永磁磁铁构成的空腔并与瓦形永磁磁铁间留有运动的间隙。
上述电机壳体的两端分别配装有电机前端盖和电机后端盖,并且转子轴固定套装有前轴承和后轴承,前轴承和后轴承的外圈周面分别嵌套在电机前端盖和电机后端盖制有的轴承安装腔中。
上述的电机后端盖上配装有电刷组件,电刷组件与换向器滑动电接触,并且电刷组件连接有电源引出线。
上述电机壳体的外周座配安装有电机底座,电机底座上设置有减震弹性胶垫。
上述电机后端盖上制有连通轴承安装腔的通孔,通孔配装有密封护盖。
上述电机前端盖和电机后端盖经长螺栓依次穿过电机前端盖、电机壳体和电机后端盖并用螺母固定安装在电机壳体的两端。
上述转子铁芯由矽钢片叠压制成。
上述电机壳体的内壁上固定有弹性卡片,弹性卡片与瓦形永磁磁铁相卡配,前轴承经轴套与转子轴相配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转子铁芯的周面上等弧度均布制有长条形翅片,翅片的中心轴线与转子轴的中轴线形成有5°至10°的夹角,相邻两翅片间构成有嵌放电枢绕组的电枢槽,转子铁芯由矽钢片叠压制成,在成型工艺时对应转子轴的中轴线偏出一定的角度,能有效的改变电机内转子铁耗与高频转子焦耳损耗之间的平衡。降低与消除部分谐波,从而降低噪音和振动,使转子转矩脉动从突变到渐变,促进电枢电流的平衡,增大电动机启动时的扭矩,能有效地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提高电机动力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枢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转子铁芯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配装有本实用新型的隔膜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电机壳体1、电机底座11、减震弹性胶垫11a、电枢转子2、转子铁芯21、长条形翅片21a、电枢槽21b、电枢绕组22、转子轴23、换向器24、瓦形永磁磁铁3、弹性卡片31、电机前端盖4、电机后端盖5、密封护盖51、前轴承61、后轴承62、轴套63、电刷组件7、电源引出线8、长螺栓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强生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强生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42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流伺服式自动稳压装置
- 下一篇:碳刷架的组装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