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启手柄装置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4264.2 | 申请日: | 201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1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马红杏;多玮炜;霍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1/00 | 分类号: | E05B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启 手柄 装置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开启手柄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而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汽车上各部件的工作性能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汽车的车门外侧通常安装有开启手柄装置,从而可通过采用门把手的方式来开启车门。具体地,开启手柄装置主要包括:手柄、摇臂机构和手柄底座,其中,摇臂机构为三叉摇臂,该摇臂机构的中部旋转设置在手柄底座上,位于上部的一侧与车门内部的锁体机构之间通过连杆连接,位于下部的一侧与安装在手柄底座上的手柄上的倒钩接触。当向车门外侧拉动把手时,手柄就会带动摇臂机构的位于下部的一侧随手柄一起向外移动,此时,由于摇臂机构的中部不会移动,因此整个摇臂机构就会绕着手柄底座旋转,使得摇臂机构的位于上部的一侧可带动连杆移动,进而可通过连杆的移动带动车门内部的锁体机构工作,开启车门。
但是,现有的开启手柄装置工作时,存在以下缺陷:
手柄工作时,手柄会在其长度方向上窜动,造成手柄与周围配合的间隙发生变化,降低用户使用手柄时的使用效果,严重时还可能造成手柄在门开启时脱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启手柄装置及汽车,可有效减小手柄窜动,防止手柄脱出,提高开启手柄装置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启手柄装置,包括手柄、摇臂和手柄底座,所述摇臂的中部旋转设置在所述手柄底座上,所述摇臂的一侧设置有与连杆连接的连杆安装结构,所述摇臂的另一侧抵接在所述手柄的倒钩上;所述手柄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手柄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配合、限制所述手柄在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窜动的第二限位结构。
上述的开启手柄装置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平台结构,所述平台结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平台结构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挡块;
相应地,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配合、限制所述手柄沿所述手柄的长度的一个方向窜动的第二限位凸起,以及与所述第一限位挡块配合、限制所述手柄沿所述手柄的长度的另一个方向窜动的第二限位挡块,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挡块设置在所述手柄底座上。
上述的开启手柄装置中,所述手柄底座上设置衬套,所述第二限位挡块设置在所述衬套上。
上述的开启手柄装置中,所述连杆安装结构为连接槽,所述连杆安装在所述连接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门,所述车门的内侧设置有锁体机构,所述车门的外侧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启手柄装置,所述开启手柄装置中的摇臂与所述锁体机构之间通过连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启手柄装置及汽车,通过在开启手柄装置上设置限制手柄窜动的限位结构,使得手柄工作时,可有效减少手柄的窜动量,避免手柄因窜动过大而出现脱出等问题,提高开启手柄装置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启手柄装置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启手柄装置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启手柄装置实施例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启手柄装置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启手柄装置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启手柄装置实施例的应用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开启手柄装置包括:手柄1、摇臂2和手柄底座3,其中,摇臂2的中部旋转设置在手柄底座3上,摇臂2的上侧与车门内部的锁体机构4通过连杆5连接,摇臂2的下侧抵接在手柄1的倒钩11上;此外,手柄1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手柄底座3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该第二限位结构可与第一限位结构配合,用于限制手柄1在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即手柄1的长度方向的窜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42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验证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 下一篇:电源取电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