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布料臂架及混凝土泵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4271.2 | 申请日: | 201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0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徐怀玉;冯敏;张鹏程;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机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4 | 分类号: | E04G2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薛晨光 |
地址: | 221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布料 混凝土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混凝土泵车的混凝土布料臂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设有所述臂架的混凝土泵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结构的大型化和复杂化对混凝土机械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混凝土泵车是具有泵送混凝土功能的工程机械,用于将混凝土输送到指定位置,由于具有众多优点和较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必不可少的专用设备。
一般而言,混凝土泵车主要由料斗、臂架系统、泵送系统、液压系统、清洗系统、电气系统、行走底盘等组成。
混凝土泵车的臂架为可伸缩或屈折的布料臂,在施工作用时,布料臂展开,利用输送管沿布料臂将混凝土输送到一定的高度和距离。可见,混凝土泵车臂架是泵车设计和制造的关键,臂架结构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整车的工作性能和作业稳定性。
请参考图1、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混凝土泵车的臂架处于折叠状态时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底节臂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现有混凝土泵车所用的臂架1包括可以相互折叠的底节臂1-1、中间臂1-2以及顶节臂1-3,且各节臂均为箱体结构。
箱体结构的臂架以其拼点焊接加工比较简单、设计方法也比较完善等优点被广大的设计人员认可和接受。但是,这种结构存在的一大缺陷就在于:整体重量太大。
由于臂架结构太重,一方面会导致整车结构件过于庞大和繁重,对底盘的排量要求较大,耗油量较大,与国家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相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泵车要求的车桥数目比较大,在施工现场运作不灵活,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此,如何在保证臂架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减轻其重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布料臂架。该臂架在保证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具有相对较轻的重量,有助于混凝土泵车实现节能减排,同时又能拓展混凝土泵车的泵送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上述臂架的混凝土泵车。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布料臂架,包括可以相互折叠的多节臂,所述多节臂首尾依次铰接,所述多节臂中至少一节臂为桁架式臂架。
优选地,所述多节臂中的底节臂为桁架式臂架。
优选地,所述底节臂的臂头包括截面尺寸逐渐缩小的桁架,所述桁架的小截面端的左、右端板上分别焊接有第一接头,所述桁架的大截面端的主弦杆端部分别焊接有第二接头。
优选地,所述第二接头具体为双接头。
优选地,所述底节臂的臂架主体包括主弦杆和腹杆,其与所述臂头相对接的主弦杆端部分别焊接有第三接头、与臂尾相对接的一端焊接有连接板。
优选地,所述臂尾呈箱体结构,焊接于所述臂架主体的连接板上。
优选地,所述臂架主体的上主弦杆与下主弦杆之间设有第一油缸铰点支撑板。
优选地,所述臂架主体的下主弦杆下方设有第二油缸铰点支撑板。
优选地,所述臂架主体在其第一油缸铰点支撑板和/或第二油缸铰点支撑板处设有加强板。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泵车,包括转台和臂架,所述臂架通过其底节臂与所述转台相铰接,所述臂架具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布料臂架。
本实用新型突破传统设计模式,提供了一种新型混凝土布料臂架结构,整个臂架仍然包括可以相互折叠的多节臂,所述多节臂首尾依次铰接,不同之处就在于,所述多节臂中至少一节臂为桁架式臂架。由于桁架式臂架具有能承受高强度、截面惯性矩大、重量轻等特点,因此在同样米数的混凝土泵车、满足同样的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减轻布料臂架的重量,并拓展布料臂架的泵送高度。
此外,由于臂架重量得到减轻,对底盘的排量要求也相应减小,耗油量变小,可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泵车要求的车桥数目减少,在施工现场运作的灵活性得以提高,可满足市场对混凝土泵车机动性的需求。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多节臂中的底节臂为桁架式臂架。由于混凝土泵车各节臂的几何尺寸和重量自底节臂向顶节臂逐渐减小,因此底节臂是重量最大的一节臂,其重量占很大的比例,将底节臂设计为桁架式臂架,可最大程度地减轻整体臂架的重量,研究和试验表明,在底节臂采用桁架式结构之后,可减重约3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机械分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机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42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