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儿童床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4738.3 | 申请日: | 2011-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5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蔡辉;刘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D7/00 | 分类号: | A47D7/00;A47D1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3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儿童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儿童床,包括用于支撑人体的人体支撑装置、用于支撑所述的人体支撑装置的床架,所述的床架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现有的床架的种类繁多,床架的杆件的数目不同,各杆件之间连接关系、连接位置不同,从而折叠原理与折叠方式各不相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童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床,包括用于支撑人体的人体支撑装置、用于支撑所述的人体支撑装置的床架,所述的床架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所述的床架包括位于床架两侧部的床头架与床尾架、连接于所述的床头架与所述的床尾架之间的连接架,所述的连接架包括
第一上撑架,所述的第一上撑架的一侧部与所述的床头架通过第五转轴相枢轴连接;
第一下撑架,所述的第一下撑架的一侧部与所述的床头架通过第六转轴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六转轴位于所述的第五转轴的下方;
第二上撑架,所述的第二上撑架的一侧部与所述的床尾架通过第七转轴相枢轴连接;
第二下撑架,所述的第二下撑架的一侧部与所述的床尾架通过第八转轴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八转轴位于所述的第七转轴的下方,所述的第五转轴、所述的第六转轴、所述的第七转轴与所述的第八转轴相平行;
拉杆架,所述的第一上撑架的另一侧部与所述的拉杆架的上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一下撑架的另一侧部与所述的拉杆架的下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二上撑架的另一侧部与所述的拉杆架的上部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二下撑架的另一侧部与所述的拉杆架的下部相枢轴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上撑架的另一侧部与所述的拉杆架的上部通过第一转轴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一下撑架的另一侧部与所述的拉杆架的下部通过第二转轴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二上撑架的另一侧部与所述的拉杆架的上部通过第三转轴相枢轴连接,所述的第二下撑架的另一侧部与所述的拉杆架的下部通过第四转轴相枢轴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拉杆架包括位于中部的拉杆架本体、分别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的拉杆架本体的左右两侧上部的上滑杆、分别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的拉杆架本体的左右两侧下部的下滑杆、分别与两个所述的上滑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九转轴相转动连接的两个上转接头、分别与两个所述的下滑杆的一端部通过第十转轴相转动连接的两个下转接头,
所述的第一上撑架的左右两侧部分别包括第一上撑杆、以所述的第一上撑杆作为转轴与之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上接头,每个所述的第一上接头与所述的床头架通过所述的第五转轴相枢轴连接,每个所述的第一上撑杆与相应的所述的上转接头相枢轴连接,并且所述的第一上撑杆与相应的所述的上转接头的枢轴与所述的第九转轴相空间垂直,
所述的第一下撑架的左右两侧部分别包括第一下撑杆、以所述的第一下撑杆作为转轴与之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下接头,每个所述的第一下接头与所述的床头架通过所述的第六转轴相枢轴连接,每个所述的第一下撑杆与相应的所述的下转接头相枢轴连接,并且所述的第一下撑杆与相应的所述的下转接头的枢轴与所述的第十转轴相空间垂直,
所述的第二上撑架的左右两侧部分别包括第二上撑杆、以所述的第二上撑杆作为转轴与之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上接头,每个所述的第二上接头与所述的床尾架通过所述的第七转轴相枢轴连接,每个所述的第二上撑杆与相应的所述的上转接头相枢轴连接,并且所述的第二上撑杆与相应的所述的上转接头的枢轴与所述的第九转轴相空间垂直,
所述的第二下撑架的左右两侧部分别包括第二下撑杆、以所述的第二下撑杆作为转轴与之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下接头,每个所述的第二下接头与所述的床尾架通过所述的第八转轴相枢轴连接,每个所述的第二下撑杆与相应的所述的下转接头相枢轴连接,并且所述的第二下撑杆与相应的所述的下转接头的枢轴与所述的第十转轴相空间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未经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47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