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装水泥及粉粒物料运输车的加强型罐座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4865.3 | 申请日: | 2011-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9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燕;高建祥;钟林;代峰;周亚莲;陶社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星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90/12 | 分类号: | B65D90/12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奚志鹏 |
地址: | 243061 安徽省马鞍山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装 水泥 物料 运输车 加强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散装水泥及粉粒物料运输车,尤其是涉及一种散装水泥及粉粒物料运输车的罐座。
背景技术
现有散装水泥车及粉粒物料运输车的罐座,其整体强度和刚度都较低,承载能力也低,往往由于引力集中,使罐座前封头和筒体易产生变形或开裂,不仅增加了装配的难度和工作量,而且降低了水泥罐车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装水泥及粉粒物料运输车的加强型罐座,改善罐座整体的受力情况,有效地解决罐座和筒体开裂、变形的问题,提高罐座整体强度和刚度,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水泥罐车及粉粒物料运输车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散装水泥及粉粒物料运输车的加强型罐座,其特征是:该散装水泥及粉粒物料运输车的加强型罐座主要由前纵梁、后纵梁、左横梁、各中横梁、右横梁、左封头板、中横梁加强筋板和右封头板组成,其中前纵梁和后纵梁对称地呈左右向设置,前纵梁和后纵梁均为不等边的直角U形折边梁,该前、后纵梁的外侧板高而内侧板低且开口朝上,在前纵梁与后纵梁之间自左至右依次焊装左横梁、各中横梁和右横梁,(见图1、图2、图3和图9所示);在前纵梁和后纵梁的左端段的外侧板的上沿口与内侧板的上沿口之间分别对称地焊装呈直角折弯的左内封板,使前、后纵梁的左端段均成为矩形管段,并在此矩形管段的左端空腔中均焊装矩形左封口板,在前纵梁与后纵梁的左端段之间焊装槽钢形左横梁,并使此左横梁的槽口朝下,而该左横梁的底板(腹板)与前、后纵梁左端段的上平面处于同一平面中,同时,在该左横梁的上平面上和前、后纵梁左端段的上平面上焊装双层弧形左封头板和与左封头板相连的直角三角形左侧封板,该左封头板呈大开距的U形且开口朝右,该左封头板的上沿口呈弧形并与筒体的左封头垫板相对应一致,该左侧封板的斜边为弧形边,且外层的左封头板对应位于左横梁和前、后纵梁左端段的外侧部位上;(见图4、图7所示);在前纵梁、后纵梁的右端部之间焊装右横梁,该右横梁为直角折弯板,该右横梁的立面板和水平板分别与前、后纵梁右端的下沿口和外侧板的沿口相对应焊接,且该右横梁的上表面与前、后纵梁右端部的外侧板的上沿口位于同一平面中,在右横梁上表面的右端部和前、后纵梁右端段外侧板的上沿口上焊装右封头板和与右封头板相连的右侧封板,该右封头板呈大开距的U形且开口朝左,且右封头板的上端边呈弧形并与筒体的右封头垫板相对应一致,该右侧封板呈直角三角形且右侧封板的斜边为弧形边(见图5所示);在左横梁和右横梁之间的前后纵梁段上,自左至右均布安装各中横梁,且以在左横梁和右横梁之间的前后纵梁段上均布安装五个中横梁为佳,该各中横梁均为直角槽形折弯板,且槽口向下地焊装在前纵梁与后纵梁的内侧板(短板)之间,并使各中横梁的底板(腹板)均与内侧板的上端边处于同一平面中,在前、后纵梁的外侧边与内侧边之间对应于各中横梁的部位,分别焊装矩形支座,该矩形支座与前、后纵梁和中横梁对应连成一体,并使各矩形支座的上表面与各中横梁的上表面均对应位于同一平面上,此外,在各中横梁的前后端段的上表面和各前后矩形支座的上表面的左右侧边上分别对应焊装直角三角形连接板并使该各直角三角形连接板的竖边又与前、后纵梁的外侧板对应相焊接,在各中横梁的左右侧板(翼板)的外表面上和左右直角三角形连接板的外表面上分别对应焊装上端边为弧形凹边的中横梁加强筋板,且该各中横梁加强筋板的弧形凹边的半径与筒体的各横垫板的半径对应一致(见图6、图9所示);此外,在散装水泥及粉粒物料运输车筒体底部对应焊装筒体垫板,该筒体垫板是主要由前后纵向垫板、各横垫板和左封头垫板、右封头垫板组焊成的整体垫板,且该前后纵向垫板、各横垫板和左封头垫板、右封头垫板的位置与前、后纵梁、各中横梁、左封头板和右封头板的位置相对应一致。(见图11、图10所示)。
安装时,将已焊装好筒体垫板的筒体吊装到罐座上,将罐座上的左封头板、左侧封板、各中横梁加强筋板、右封头板和右侧封板分别对应与筒体垫板的对应部分相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星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星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48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