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两用桌垫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64984.9 | 申请日: | 2011-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9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坤泷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道珍 |
主分类号: | A47G23/03 | 分类号: | A47G23/03;A47G2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戚东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两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复合两用桌垫,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生活用品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展开时可作桌垫、扣合时作篮子的两用家居用品。
背景技术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保证餐桌、茶桌、办公桌等桌面的卫生及舒适,常常使用桌垫,其垫附于碗、杯、壶等各种用具的底面,还可以防止上述用具磨损桌面。
然而,目前的桌垫结构比较简单,通过由木质、塑料或划藤等材料制成。中国专利谳CN201267370公开一种硅胶桌垫,包括由硅胶材料制成的片状桌垫本体,该桌垫本体的上、下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上设置有蜂窝状排布的吸盘凹腔,当桌垫本体之表面上的吸盘凹腔与桌面接触时,其可产生对桌面的吸力;当桌垫本体之表面上的吸盘凹腔与置于其上的物品接触时,其亦可产生对物品的吸力。然而,上述硅胶桌垫由于加工成一片状整体,功能单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实用性强的复合两用桌垫,该桌垫展开平铺时是可作桌垫,扣合起来也可作为篮子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复合两用桌垫,是由硅胶材质成型为片状体,该片状体是由底面垫及设置于其四周的侧面垫组成,相邻侧面垫之间为折叠垫,四周侧面垫、折叠垫向中间收拢并与底面垫构成篮框。
进一步,所述的底面垫为方形或矩形,其四周边缘通过能展开或弯折的连接部与各侧面垫连接为一体,且底面垫的四个拐角与各侧面垫为镂空构造,该镂空即底面垫的四个拐角与各侧面垫没有连接,而只是通过连接部结合。
进一步,所述的相邻侧面垫通过一侧面垫上的至少一个插片与另一侧面垫上对应的插孔配合插接形成篮框的框架,所述的插片在平铺状态作桌垫时其一端固连于侧面垫上,另一端延伸至折叠垫侧,收拢作篮框时插接片与另一侧面垫的插孔扣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底面垫及侧面垫上设有通气孔,通气孔可以是圆孔或条形孔,且其中一对侧面垫上设有提手孔。
本实用新型是由不同的面垫组合形成一桌垫,展开时是可作桌垫,而扣合起来可作为篮子使用,外出或郊游等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硅胶加工成型,由于硅胶质地较软:作为桌垫时可提供物品与桌面之间较大的缓冲力,达到减震效果,使物品放置时不会发生刮伤或碰损桌面现象;由展开状态收拢为篮框时,藉由底面侧面垫、折叠垫及相邻侧面垫上的插片、插孔扣合为篮框构架,可方便携带,回到家又可展开作为桌垫,不占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桌垫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篮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扣合一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及图2,一种复合两用桌垫,是由硅胶材质成型为片状体,该片状体是由底面垫1及设置于其四周的侧面垫21、22、23、24组成,相邻侧面垫之间为折叠垫31、32、33、34,四周侧面垫、折叠垫向中间收拢并与底面垫构成篮框,如图2。
请参阅图1及图2,底面垫1为方形或矩形,其四周边缘通过能展开或弯折的连接部与各侧面垫连接为一体,且底面垫的四个拐角与各侧面垫为镂空构造,该镂空即底面垫的四个拐角与各侧面垫没有连接,而只是通过连接部结合。所述的相邻侧面垫通过一侧面垫上的至少一个插片4与另一侧面垫上对应的插孔4'配合插接形成篮框的框架,所述的插片在平铺状态作桌垫时其一端固连于侧面垫上,另一端延伸至折叠垫侧,收拢作篮框时插接片与另一侧面垫的插孔扣合连接,本实施例中相邻侧面垫上的插片及插孔为两对。所述的底面垫1及侧面垫21、22、23、24上设有通气孔,通气孔可以是圆孔或条形孔,且其中一对侧面垫21、23上设有提手孔5。
本实用新型是由不同的面垫组合形成一桌垫,展开时是可作桌垫,而扣合起来可作为篮子使用,外出或郊游等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硅胶加工成型,由于硅胶质地较软:作为桌垫时可提供物品与桌面之间较大的缓冲力,达到减震效果,使物品放置时不会发生刮伤或碰损桌面现象;由展开状态收拢为篮框时,藉由底面侧面垫、折叠垫及相邻侧面垫上的插片、插孔扣合为篮框构架,如图3,可方便携带,回到家又可展开作为桌垫,不占空间。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道珍,未经周道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49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兼具运动与游戏功能的多叉隧道结构
- 下一篇:漆包扁线在线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