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6641.6 | 申请日: | 201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7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田雅楠;李江辉;张晓东;张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B32B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增强 复合材料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壳,特别是涉及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外壳。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促成了大屏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的大幅增长。由于这些设备所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其屏幕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产品外形也越来越大。传统的塑胶材料在成型大面积平面或者曲面结构时其强度难以保证,而采用金属材料如铝合金或者不锈钢时会导致产品最终重量过大不利于长时间手持。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当今国际工业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工业原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腐蚀以及抗疲劳性能显著高于钢、铝等特点。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的产品因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而广泛地应用于宇航工业、航空工业、交通运输、运动器材、土木建筑、消防等领域。此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还有电磁屏蔽、防静电等特点,适合于在电子电器领域应用。如果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以在保证产品强度的前提下使产品重量大大降低。并且,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好以及耐候性等优点都是其他材料所不能比拟的。但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使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纤维一般采用热压成型,所以难以成型复杂的结构。如果电子产品整体采用纤维材料,那么外壳内部作为锁紧机构的卡扣结构难以成型。其次,即使成型为卡扣结构,卡扣的强度也不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生产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外壳卡扣不易成型、或者成型后整体壳体重量大、卡扣强度不够的缺陷,提供一种重量轻,强度高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外壳。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外壳,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和金属卡扣,所述金属卡扣固定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的内表面上,所述金属卡扣包括固定部,以及由所述固定部弯折形成的卡合部。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上设置有金属卡扣凹槽,所述金属卡扣设置在金属卡扣凹槽中,所述金属卡扣凹槽的平面尺寸与金属卡扣的固定部平面尺寸一致,所述金属卡扣凹槽的深度不小于固定部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为多层UD布。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为多层UD 布和1层纤维编织布,所述纤维编织布设于UD 布上并位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卡扣粘胶固定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外壳的另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外壳,还包括金属增强件,所述金属增强件设置在金属卡扣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之间,并固定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上。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增强件为一平面尺寸不小于固定部平面尺寸的金属片。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上设置有金属增强件凹槽,所述金属增强件设置在金属增强件凹槽中,所述金属增强件凹槽的平面尺寸与金属增强件的平面尺寸一致,所述金属增强件凹槽的深度不小于金属增强件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增强件粘胶固定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上,所述金属卡扣焊接固定在金属增强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外壳,通过将金属卡扣固定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的内表面上的方式来得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外壳,来克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不易成型卡扣且成型的卡扣强度不够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外壳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优点。且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可以通过不同的纤维编织布实现不同的表面图案,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外壳更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外壳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外壳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外壳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外壳部分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66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遥控器及其翻盖装配结构
- 下一篇:安全气囊控制器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