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螺钉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67044.5 | 申请日: | 201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9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初海滨;鞠传宝;姜秀娟;殷泽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6 | 分类号: | A61B17/86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于涛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威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骨螺钉。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临床固定骨折的骨螺钉是由螺杆和螺帽组成,螺杆顶端与螺帽固定连接,螺杆上设有螺纹,螺帽呈半球形,顶端设有内六角凹槽,同时螺杆上的螺纹又具有双向传动特性,为了避免螺钉在人体活动的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自动退钉现象,通常骨科医生会用力将螺钉拧紧固定,在固定时容易将骨螺钉固定住,当病人的骨折愈合后,还需要二次手术,将固定在骨折部位的骨螺钉取出,在取出时,由于内固定的接骨螺钉相对较小,螺帽头部的厚度相对较薄,所设的内六角凹槽相对较浅较小,导致用改锥拧动螺钉使传递的力矩较小,且容易形成打滑现象,从而引起取钉失败,对此临床上有使用钻头将螺丝钉帽钻掉,取下钢板,再用空心钻取螺丝钉的,也有用扁型锋钢打入螺丝钉帽内旋转取出,这些方法对病人损伤较大,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同时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使用方便、传递力矩大、省时省力、手术时间短、操作安全、患者痛苦小的骨螺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骨螺钉,设有螺帽和螺杆,螺杆上设有螺纹,其特征在于螺帽呈圆柱形,且螺帽的边沿呈钝角,螺帽端面沿轴线两侧对称设有定位槽,定位槽下端两侧分别设有正向旋紧槽和反向旋松槽,定位槽分别与正向旋紧槽和反向旋松槽相连通,以使改锥取出螺钉时经反向旋松槽上端的提挡面和侧面的定位面的反作用力将螺钉快速旋出,保证了螺钉在取出时不打滑的现象,达到传递力矩大、操作安全、省时省力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解决了固定骨螺钉时传递的力矩小,取出骨螺钉时容易打滑且不易取出的问题,具有结构新颖、使用方便、传递力矩大、不打滑、省时省力、手术快捷、操作安全、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螺帽1、螺杆2、螺纹3、定位槽4、正向旋紧槽5、反向旋松槽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骨螺钉,设有螺帽1和螺杆2,螺杆2顶端与螺帽1固定连接,螺杆2上设有螺纹3,其特征在于螺帽1呈圆柱形,且螺帽1的边沿呈钝角,螺帽1端面沿轴线两侧对称设有定位槽4,定位槽4下端两侧分别设有正向旋紧槽5和反向旋松槽6,定位槽4分别与正向旋紧槽5和反向旋松槽6相连通,以使改锥取出螺钉时经反向旋松槽上端的提挡面和侧面的定位面的定位提拉将螺钉快速旋出,保证了螺钉在取出时不可能打滑的现象,具有到传递力矩大、操作安全、省时省力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临床应用时,本实用新型需用专用的骨螺钉改锥,通过骨螺钉专用改锥的的锥齿经定位槽4插入,通过以骨螺钉轴线为中心旋转骨螺钉专用改锥,使锥齿抵住轴线两侧的正向旋紧槽5下端的按压面和侧面的定位面,在改锥施加给骨螺钉的正向旋紧槽下端的按压面和侧面的定位面的反作用下骨螺钉很快旋进骨折部位,然后将骨螺钉专用改锥经定位槽4处移出。
当患者的骨折愈合后需取出骨螺钉时,骨螺钉专用改锥的锥齿经定位槽4插入到反向旋松槽6中,在改锥施加给骨螺钉的反向旋松槽上端的提挡面和侧面的定位面的反作用力下骨螺钉很快从骨折处旋出。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解决了固定骨螺钉时传递的力矩小,取出骨螺钉时容易打滑且不易取出的问题,具有结构新颖、使用方便、传递力矩大、不打滑、省时省力、手术时间短、操作安全、患者痛苦小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未经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70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易抛弃式齿模的牙架
- 下一篇:金属接骨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