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联齿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7198.4 | 申请日: | 2011-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8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上胜;刘代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F16H5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张坤明 |
地址: | 201805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齿轮箱的双联齿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座椅是决定汽车舒适程度的重要环节,在高档汽车中,为了提升汽车的舒适程度和使用便利程度,普遍都采用了电动座椅的设计。电动座椅能够借助电机进行电动调节,替代传统的手动调节的模式。在一些电动座椅上,还结合车载电脑提供座椅记忆功能,对座椅提供的信息参数实现智能化管理。例如,前者调好的座椅状态,后者使用时为确保舒适进行重新调整,这时电脑会将前者调节参数存储保存,当前者重新乘坐时,只需要按动一个键钮,便轻松获得以前存储的适合个人需要的设定。
电动座椅利用电机可以实现前后、高低、靠背角度、前后倾斜甚至左右倾斜角度的调整。电动座椅虽然功能强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体积过大、噪音大、振动不平稳。这些都降低了汽车的使用舒适程度。
分析电机的结构可知,电机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产生振动,这些振动同时会产生噪声,如果不能很好地消除振动,那么会使得电机出现工作不平稳、噪音大的缺陷。
电机的振动和噪音主要来源于电机的齿轮箱,齿轮箱由许多齿轮组成。齿轮之间相互咬合或者通过轴互相连接以实现扭矩的传递。通过轴互相连接的同轴齿轮如果出现安装不牢固的现象,就容易出现转动不同步,这种不同步会造成振动,也是电机齿轮箱振动和噪声的主要来源。
齿轮焊接工艺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又能提高齿轮连接可靠性,是减少齿轮箱振动和噪音的有效手段。齿轮焊接工艺包括激光焊接、电阻焊、感应焊、电子束焊等工艺方法。其中激光焊接效果最佳,但成本高昂。其他的焊接方式效果欠佳,主要是由于焊点质量难以控制,焊接表面不光滑,影响齿轮工作。由于上述的原因,齿轮焊接工艺并没有成为一种广泛采用的降低电机齿轮箱振动和噪声的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双联齿轮,以一体成型的方式直接制造双联齿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联齿轮,包括齿轮主体、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第一齿部位于齿轮主体的第一端,第一齿部向外周扩展第一直径。第二齿部位于齿轮主体的第二端,第二齿部向外周扩展第二直径,第二直径大于第一直径。
第一齿部的齿数为10,第二齿部的齿数为53。
齿轮主体、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为金属制,整体浇铸成型,或者齿轮主体、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为工程塑料,整体注塑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齿轮主体中央开有贯穿孔,贯穿孔内壁开有键花槽。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联齿轮,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两个连接在一起的齿轮,及避免了采用齿轮焊接工艺,又达到了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振动和噪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双联齿轮的侧视结构图。
图2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双联齿轮的俯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双联齿轮。如图1和图2所示,该双联齿轮100包括齿轮主体102、第一齿部104和第二齿部106。
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齿轮主体102的中央开有贯穿孔101。贯穿孔101内壁开有键花槽103。贯穿孔101和键花槽103的作用是与转轴相配合,键花槽103的存在使得该配合更加可靠。
第一齿部104位于齿轮主体102的第一端,在图中所示为上部,第一齿部104向外周扩展第一直径。第一齿部104的齿数为10。
第二齿部106位于齿轮主体102的第二端,在图中所示为下部,第二齿部106向外周扩展第二直径,第二直径大于第一直径,即第二齿部106比第一齿部104要更大。第二齿部106更大因此能够容纳更多的齿。第二齿部106的齿数为53。
齿轮主体102、第一齿部104和第二齿部106可以为金属制。如果采用金属制作,那么齿轮主体102、第一齿部104和第二齿部106为整体浇铸成型。齿轮主体102、第一齿部104和第二齿部106也可以为工程塑料制作,比如由POM 100P制作。如果由工程塑料制作,那么采用整体注塑的工艺。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联齿轮,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两个连接在一起的齿轮,及避免了采用齿轮焊接工艺,又达到了减少零件数量,降低振动和噪音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胜华波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71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排气道防火排气阀
- 下一篇:一种应急锁的机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