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滑轮组物理教学模型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68031.X | 申请日: | 201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0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莹 |
主分类号: | G09B23/10 | 分类号: | G09B2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轮 物理 教学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具,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滑轮组物理教学模型,它主要用于中学物理教学。
背景技术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滑轮组部分是一个比较不易掌握的部分,我们知道滑轮组是其中机械的关键部件,滑轮组设计得好,可使起重机动作平稳可靠,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和使用寿命。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每当讲到滑轮组这一部分时,老师都要在黑板上繁琐的画出滑轮组的图形,但对于没有生活经历的同学们而言,要想真正的理解其中的道理,并在大脑中建立起其物理模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滑轮组的特殊性,现在课本上也印制出了一些滑轮组的彩色图形,这对同学们对滑轮组的理解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但是这对于要想让同学们真正理解滑轮组,灵活运用滑轮组,充分分析滑轮组中各个零部件的运动方向和摩擦力的情况还相差甚远。如果能有一些关于滑轮组的教学模型直接用于课堂教学,这将有利于同学们迅速掌握这部分知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滑轮组物理教学模型,它可以方便的在课堂演示滑轮组的实际工作情况,便于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滑轮组物理教学模型,它包括框架、滑轮、绳索、重物等,其中框架左右两侧立柱上制有尺寸刻线,一根短绳索的上端被螺钉固定在框架顶部,短绳索的下端吊着一个定滑轮,一根长绳索的上端也被螺钉固定在框架顶部,长绳索的中间部分穿过一个动滑轮之后又穿过定滑轮,长绳索的末端连接着一个小重物,动滑轮的下方经一根短绳索吊着一个大重物,其中大重物的重量是小重物的2倍,这时两个重物处于平衡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当轻轻向下拉动小重物时,可以明显的观察到大重物向上移动,并可以观察到各个滑轮的转动方向,通过测量小重物的重量和向下移动的距离比较大重物的重量和向上移动的距离,从中可以验证课本中的相关定理与定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直观教学的效果,便于同学们理解和掌握滑轮组这部分的知识。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2、8.短绳索,3.定滑轮,4.螺钉,5.长绳索,6.动滑轮,7.小重物,9.大重物。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一种滑轮组物理教学模型,它包括框架1、定滑轮3、动滑轮6、长绳索5、短绳索2、大重物9、小重物7和螺钉4等,其中框架1由矩形截面的钢管焊接而成,框架1左右两侧的立柱上制有尺寸刻线,一根短绳索2的上端穿过框架1顶部横梁后被螺钉4固定在框架1的顶部,短绳索2的下端吊着一个定滑轮3,一根长绳索5的上端穿过框架1顶部横梁后也被螺钉4固定在框架1的顶部,长绳索5的中间部分穿过一个动滑轮6之后又穿过定滑轮3,长绳索5的末端连接着一个小重物7,动滑轮6的下方经一根短绳索8吊着一个大重物9,其中大重物9的重量是小重物7的2倍,这时两个重物处于平衡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莹,未经刘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80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