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儿食物吸吮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68861.2 | 申请日: | 201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5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进;张楠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电力学校 |
主分类号: | A61J11/00 | 分类号: | A61J11/00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姚德昌 |
地址: | 271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食物 吸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婴儿食物吸吮器。
背景技术
婴儿自出生三个月后就需要添加辅食,如水果泥、米粉湖或瘦肉泥等半流体食物,给婴儿喂这类半流体食物时,多采用一种吸吮器,这种吸吮器通常包括了一个可容纳食物的吸嘴、固定吸嘴的压盖和吸嘴座,吸嘴通常是用硅胶制成的、前部带有若干小孔的结构。婴儿通过吸吮器进食时,吸嘴的前半部分分布有小孔,用口挤压和吸吮硅胶吸嘴,以便得到吸嘴内的汁液或者食物的细小颗粒,避免了误吞食物的危险,这是一种为婴儿添加辅食的常用工具。但是,由于婴儿口较小,动手能力差,婴儿的吸吮和咀嚼能力较弱,往往仅能吃到硅胶吸嘴的前半部分的食物,后半部的食物因较稠而不容易吸吮到,造成食物的浪费,婴儿还容易着急和哭闹,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不必要的苦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便于婴儿吸吮半流体食物的婴儿食物吸吮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儿半流体食物吸吮器,包括吸嘴、压盖和吸嘴座,吸嘴后端的凸缘夹紧在压盖与吸嘴座之间,还包括螺纹推杆,所述的吸嘴座的中部沿轴向设置有与螺纹推杆配合的螺纹孔,螺纹推杆与吸嘴座为活动连接,螺纹推杆的外径与吸嘴后部内孔的大小相应,螺纹推杆的长度大于吸嘴座的长度,螺纹推杆后端伸出吸嘴座并设置有手把。
所述的吸嘴座与压盖为螺纹连接。
所述的吸嘴座与压盖在一侧通过转轴铰接连接,在吸嘴座上、转轴的另一侧设置有压扣,在压盖上、与压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凸块,吸嘴座与压盖通过压扣和凸块卡接。
所述的吸嘴座上设置有可供绳子穿过的孔。
本实用新型的在吸嘴座上设置螺纹推杆,这样当婴儿吸吮完吸嘴前部的食物时,家长可以将旋转螺纹推杆向前移动,使吸嘴后部的食物推至前部,这样婴儿便可顺利吸吮到吸嘴内的食物,而不会造成浪费;在螺纹推杆后端设置手把是为了方便转动螺纹推杆;在吸嘴座上设置上孔是为了方便穿绳子,本实用新型穿绳后便可挂于婴儿的脖颈上,防止本实用新型从婴儿嘴中脱落后弄脏吸吮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吸嘴1、压盖2、螺纹推杆4和吸嘴座3,吸嘴1一般用硅胶制成,其前部分布设置若干小孔,吸嘴1后端的凸缘夹紧在压盖2与吸嘴座3之间。所述的吸嘴座3的中部沿轴向设置有与螺纹推杆4配合的螺纹孔,螺纹推杆4与吸嘴座3通过螺纹活动连接,螺纹推杆4的外径与吸嘴1后部内孔的大小相应,螺纹推杆4的长度大于吸嘴座3的长度,螺纹推杆4后端伸出吸嘴座3并设置有手把5,旋转手把5带动螺纹推杆4前后移动,当螺纹推杆4向前推移时,其前段可移动至吸嘴1内的中前部。本实施例中的吸嘴座3与压盖2为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吸嘴座3与压盖2的连接方式可有多种方式,如还可以在吸嘴座3和压盖2的一侧设置转轴铰接连接,在吸嘴座3上、转轴的另一侧设置有压扣,在压盖2上、与压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凸块,吸嘴座3与压盖2通过压扣和凸块卡接。本实施例中还在吸嘴座3上设置有可供绳子穿过的孔,本实用新型穿绳后便可挂于婴儿的脖颈上,防止本实用新型从婴儿嘴中脱落后弄脏吸吮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吸嘴1外侧设置吸嘴1盖,用于吸嘴1防尘,也便于本实用新型产品的放置。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半流体食物装入吸嘴1内,然后用压盖2与吸嘴座3将吸嘴1的上部边缘夹紧固定,螺纹推杆4与吸嘴座3螺纹连接且螺纹推杆4的前端和吸嘴座3一齐。然后将吸嘴1放入婴儿嘴内,婴儿便可以吸吮吸嘴1内的食物,当婴儿吸吮完吸嘴1内前部的食物而吸不到后部的食物时,就可以利用手把5将螺纹推杆4向前移动,使螺纹推杆4的前部进入吸嘴1内把吸嘴1后部的食物推至前部,这样,婴儿就可以继续吸吮食物,防止吸吮不顺畅造成浪费。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便于婴儿吸吮半流体食物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电力学校,未经山东省电力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88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