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成本光电感应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68927.8 | 申请日: | 201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0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17/94 | 分类号: | H03K17/94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张妍 |
地址: | 20120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成本 光电 感应 开关 | ||
1.一种低成本光电感应开关,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多谐振荡电路(1),通过设置的555芯片输出方波信号;
红外驱动发射电路(2),其与所述多谐振荡电路(1)连接,通过设置的红外发射管(VD2)输出红外调制信号;以及,
红外信号接收电路(3),分别与所述多谐振荡电路(1)、所述红外驱动发射电路(2)连接,通过设置的红外接收头(U1)对一定距离内由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红外线进行接收,并由所述红外接收头(U1)的输出端(OUT)向外发送TTL电平信号;
所述红外接收头(U1)的响应频率,与所述方波信号的振荡频率、所述红外调制信号的频率相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低成本光电感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接收头(U1)的响应频率、所述方波信号的振荡频率、所述红外调制信号的频率为38kHz。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低成本光电感应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谐振荡电路(1)中,所述555芯片的3脚与所述红外驱动发射电路(2)连接,并向其输出所述方波信号;
所述555芯片的4脚和8脚与电源端连接;若该电源端为5V供电时,所述红外接收头(U1)的输出端(OUT)直接与外部微处理器连接以发送所述TTL电平信号;
所述555芯片的1脚接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低成本光电感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谐振荡电路(1)中还包含以下元件:
第一电阻(R1)及第二电阻(R2),串联设置在所述555芯片的4脚、7脚之间;
第三电阻(R3),一端与所述555芯片的7脚连接;
第四电阻(R4),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串联后,与所述555芯片的2脚和6脚同时连接;
第一电容(C1),与所述555芯片的2脚及6脚连接,使两者通过该第一电容(C1)接地;
二极管,并联设置在所述串联的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上;
所述多谐振荡电路(1)的振荡频率f,根据所述第一至第四电阻(R1、R2、R3、R4)、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参数,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t1≈0.7(R1+R2)×C1;t2≈0.7(R3+R4)×Cl;f=1/(t1+ t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低成本光电感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R1、第四电阻R4为1k欧姆时,可调的所述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分别调整为880欧姆,使所述多谐振荡电路(1)输出占空比为1:1,振荡频率为38kHz的方波信号。
6.如权利要求4所述低成本光电感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驱动发射电路(2)中,还设置有驱动电路,其包含:
第七电阻(R7),其一端与所述多谐振荡电路(1)的555芯片的3脚连接;
三极管(VT1),其基极与所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与所述红外发射管(VD2)的负极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低成本光电感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管(VD2)的正极,经由一固定阻值的电阻连接至所述电源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低成本光电感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管(VD2)的正极与所述电源端之间,串联设置有可调的第五电阻(R5)与第六电阻(R6);通过改变所述第五电阻(R5)的阻值,对所述红外发射管(VD2)的发射电流进行调节,进而对红外发射管(VD2)的发射功率进行调节,从而对所述感应开关对障碍物的探测距离进行控制。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低成本光电感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信号接收电路(3)中,所述红外接收头(U1)的引脚2为所述输出端(OUT);
所述红外接收头(U1)的引脚1与一第二电容(C2)的正极连接,该电容正极还连接至所述555芯片的4脚和8脚;
所述红外接收头(U1)的引脚3与所述第二电容(C2)接地的负极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低成本光电感应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开关为探头状,设置有一管状外壳,将电路板置于其中,并引出所述电源端、接地端和输出端(OUT)的导线;
所述管状外壳内的前端,即在所述管状外壳对应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及接收的开口的位置,放置所述红外发射管(VD2)与红外接收头(U1),并使用不透光的装置将两者隔开;
所述红外发射管(VD2)上还设置有若干遮光装置,使红外线只能从所述红外发射管(VD2)的前方发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未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892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触控屏互联网手机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发电低倍聚光发电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