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巷道顶板二维地震勘探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0228.7 | 申请日: | 201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3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蒋法文;徐翀;张平松;黄晖;吴荣新;吴桁;郭立全;韩必武;周言安;刘亮;程世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40 | 分类号: | G01V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巷道 顶板 二维地震 勘探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巷道顶板二维地震勘探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煤层的开采过程中,尤其是突出煤层的开采过程中,工作面通常采取“一面四巷”布置,也就是一个工作面,四个巷道,在工作面的上顺槽(回风巷)和下顺槽(运输巷)施工之前,先期在工作面的上部垂高20米左右的位置施工顶板高抽巷,在工作面的下部垂高20米左右的位置施工底板底抽巷,顶板高抽巷和底板底抽巷用于对工作面空间瓦斯气体进行抽放,保证煤矿开采工作安全进行。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增大,开采地质条件变得越来越复杂,各种勘探地质资料相对较少,因此对煤层开采过程的预报能力降低,由于缺少科学的勘测数据为生产作业服务,因而容易造成煤矿开采作业事故。
现有的二维地震勘探方法为地表二维地震勘探方法,具体方法是,通过人工在地表激发地震波,地震波在岩层和煤层中传播时发生反射,然后在地表采集地震波数据,获取探测空间的二维地震剖面,通过对二维地震剖面的分析解释得到目的层位特征及其它地质条件。
但是,由于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部分地震波的能量被吸收和散失,突出表现在地震波的高频成分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因此,采用地表二维地震勘探方法采集的地震波数据,数据量较少且地震波传播条件非常复杂,最终获取的数据对小构造判断能力低,不能有效地指导煤层开采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巷道顶板二维地震勘探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利用巷道空间条件,能够提高对小构造的判断能力,为煤矿开采工作提供有效可靠的地质资料数据,降低开采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提高了开采作业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巷道顶板二维地震勘探系统,包括震源装置、检波器和地震记录装置,所述检波器输出端与所述地震记录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震源装置与所述地震记录装置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检波器的数量为4-8个,所述检波器的间距为1-2米,所述震源装置与所述检波器的距离为5-20米。
优选地,所述震源装置包括锤头、锤体和锤杆,所述锤头与所述锤体固定连接,所述锤体与所述锤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锤头的材料为铜。
优选地,所述锤头为平顶结构或尖顶结构。
优选地,所述检波器包括尖锥头和导杆,所述尖锥头的宽端与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检波器包括尖锥头、托架和导杆,所述托架的一端与所述尖锥头的宽端固定连接,所述托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巷道顶板二维地震勘探系统,通过震源装置在巷道顶板内激发地震波信号,通过检波器和地震记录仪接受地震波信号,在巷道内实施浅层二维地震勘测,能够提高对小构造的判断能力,因而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地质分析解释资料,为煤矿开采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数据,降低开采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提高了开采作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顶板二维地震勘探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巷道顶板二维地震勘探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震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检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检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震源装置 11-锤头 12-锤体
13-锤杆 2-检波器 21-尖锥头
22-托架 23-导杆 3-地震记录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巷道顶板二维地震勘探系统,包括震源装置、检波器和地震记录装置,所述检波器输出端与所述地震记录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震源装置与所述地震记录装置的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理工大学,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02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