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涂胶纤维带增强管道的缠绕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1475.9 | 申请日: | 201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8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黄宝元;蒋建平;周庆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3/56 | 分类号: | B29C53/5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涂胶 纤维 增强 管道 缠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线缠绕控制精确、并具有动态加热功能的生产涂胶纤维带增强管道的缠绕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金属管道在使用中暴露出易腐蚀、寿命短、维护维修费用高、卫生性差等缺点,建设部也有规定限制镀锌管的使用。但是与金属管道相比塑料管道也有一些缺点,如耐压强度不够、耐热性能较差等,致使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结合塑料管道和金属管道的优点,复合管道便应运而生。复合管道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有玻璃钢管(GRP)、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钢丝增强复合管、玻纤增强复合管(F-PPR)等。
其中,GRP管属热固性塑料,不可回收,生产环境恶劣、易污染;不耐高温、易燃;柔性差,铺设要求高,不易连接;铝/钢塑复合管具有价格高,易脱层,不耐高温,不可回收等缺点;钢丝增强复合管生产效率低,钢塑结合差,丧失柔性,不易施工,连接方式复杂,成本高,且不可回收;F-PPR管因其是通过芯层添加短玻纤而达到增强的目的,其增强效果有限,且回收困难。在管壁中间增加一连续的纤维薄芯层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这种连续纤维缠绕增强复合管挤出工艺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国外已有的工艺流程复杂,过程控制繁琐,因此研究一条相对简易而通用的连续纤维缠绕增强复合管挤出工艺生产线显得尤其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线缠绕控制精确、并具有动态加热功能的生产涂胶纤维带增强管道的缠绕设备。
所述的一种生产涂胶纤维带增强管道的缠绕设备,所述的缠绕设备包括缠绕机本体、与缠绕机本体上的发动机连接的装有PCL智能控制系统的配电箱及配合设置在缠绕机本体两侧的第一中心定位架和第二中心定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缠绕机本体设置活动环,所述的活动环上配合设置旋转角度调节装置、旋转动态加热装置及离心力平衡铁块。
所述的一种生产涂胶纤维带增强管道的缠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角度调节装置包括通过支撑柱固定设置在活动环上方的角度调节螺母、配合设置在角度轴上用于显示转角度数的转角指示盘及用于安装纤维带卷的纤维带卷轴,所述的支撑柱与角度轴转动连接。
所述的一种生产涂胶纤维带增强管道的缠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动态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活动环上的纤维带定位轴、加热板、电刷及包含正负电极的接触环,所述的加热板与电刷固定连接,电刷与接触环触接连接。
上述的一种生产涂胶纤维带增强管道的缠绕设备,所述的缠绕设备包括缠绕机本体、与缠绕机本体上的发动机连接的装有PCL智能控制系统的配电箱及配合设置在缠绕机本体两侧的第一中心定位架和第二中心定位架,所述的缠绕机本体设置活动环,所述的活动环上配合设置旋转角度调节装置、旋转动态加热装置及离心力平衡铁块。本实用新型在已有技术基础上,增加了旋转角度调节装置和旋转动态加热装置,提高了缠绕机的控制精确度,增加了缠绕角度的准确控制,并赋予了其旋转动态加热功能,以便纤维带、外层管和内管表层能更好地融合为一体,将缠绕包装技术经过升级改造后再与包覆双层挤出技术进行组装,替代国外需配置专用缠绕机的复杂工艺,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促进了其通用化,填补了国内连续纤维缠绕增强复合管挤出技术的空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图。
图1:1-发动机,2-离心力平衡铁块,3-转角指示盘,4-角度调节螺母,5-第一中心定位架,6-纤维带卷,7-加热板,8-纤维带定位轴,9-装有PCL智能控制系统的配电箱,11-纤维带卷轴,12-电刷,13-包含正负电极的接触环,14-缠绕机本体,14 a-活动环,15-支撑柱,16-角度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14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接口焊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密封条变截面挤出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