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闷罐式热风循环退火炉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2272.1 | 申请日: | 201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3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平;唐红;谢云岩;朱麟;李行兵;王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新新线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4 | 分类号: | C21D9/54;C21D1/26;C22F1/08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 43108 | 代理人: | 颜昌伟 |
地址: | 411101 湖南省湘潭***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闷罐式 热风 循环 退火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退火炉,尤其是一种闷罐式热风循环退火炉。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井式退火炉,退火加热时间长,退火后冷却时间长, 整个铜导体退火到冷却周期长达30多小时,且在退火过程中不能自动控温,退火炉内上中下受热不均,导致产品的机电性能不够稳定。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闷罐式热风循环退火炉,在铜导体退火过程中自动控制加热,使退火炉上、中、下部受热均匀,退火后铜导体机电性能整体均匀稳定,且退火时间大大缩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闷罐式热风循环退火炉,包括炉体、炉胆、炉盖,炉胆和炉盖的接合处具有密封圈,炉盖顶部设置有补气管、排气管、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内端深入炉盖内侧且与叶轮装连,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控系统,所述电控系统包括热电偶、电炉管、温控表、温度记录仪、变频器,所述炉胆内壁焊接有竖直钢管,三根热电偶分别插在竖直钢管的上、中、下部分,电炉管设置在炉体内壁,分为三段,分别对应三根热电偶,温控表和温度记录仪连接热电偶,变频器与电机相连接,所述炉盖底部还安装有导流装置,导流装置位于叶轮下部。
为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在炉胆和炉盖中设置有冷却水套靠近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铜导体特别是铜圆线和铜扁线的去应力退火,其技术效果是:
1)整个退火过程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进行,炉胆内不会混入氧气而使铜导体表面氧化,因此产出的铜导体的光亮度好。
2)电机控制系统能记录温度曲线,并根据温度曲线设定好加热曲线控制加热,使退火炉上、中、下部受热均匀,产品的机电性能因此稳定。
3)电机依靠变频器变频调速,气流经导流装置传递,形成从上到下的对流循环,使铜导体受热更加快速均匀,保证了产品质量,也缩短了退火的时间。
4)炉胆和炉盖中靠近密封圈处设有有冷却水套,可以对密封圈进行冷却,延长密封圈使用寿命。
5)炉胆在水池里冷却时,电机带动叶轮旋转,使炉胆内热量通过胆壁与水池中的冷水充分接触,大大缩短了冷却的时间,铜导体从退火到冷却整个周期缩短到只有12小时左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控系统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补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炉体15、炉胆9、炉盖3,炉胆9和炉盖3的接合处具有密封圈4,炉盖3顶部设置有补气管16、排气管6、安全阀19、压力表18、电机5,炉胆9内设置有线盘20,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内端深入炉盖3内侧且与叶轮8装连,炉胆9和炉盖3中设置有冷却水套7靠近密封圈4,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控系统14,所述电控系统14包括热电偶2、电炉管10、温控表11、温度记录仪13、变频器12,所述炉胆9内壁焊接有竖直钢管17,三根热电偶2分别插在竖直钢管17的上、中、下部分,电炉管10设置在炉体15内壁对应热电偶2的位置,温控表11和温度记录仪13连接热电偶2,变频器12与电机5相连接,所述炉盖3底部还安装有导流装置1,导流装置1位于叶轮8下部。退火过程中,炉胆9内处于密封状态,排气管6将炉胆9内空气排尽,然后通过补气管16将炉胆9内充满惰性气体,并且定时不断地补充新的保护气和排出被污染的惰性气体,使铜导体的退火过程始终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为防止密封圈4过热造成老化的情况,在炉胆9和炉盖3中还专门设置有冷却水套7靠近密封圈4,在退火过程中,冷却水套7里的冷却水与密封圈4进行热传递,有效降低了密封圈4温度,从而达到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目的。
如图2所示,电炉管10放置在炉体15内,分成上、中、下三段,分别采样上、中、下三根热电偶2的温度信号输入给温度记录仪13与三个温控表11。通过温度记录仪13显示退火炉温度曲线,温控表11采用分温度段控制,设定每段温度、加热时间来自动控制加热曲线,使退火炉上、中、下部受热均匀,产品的机电性能因此稳定。变频器12根据情况设定电机5的运行速率,气流经导流装置1传递,形成从上到下的对流循环,使铜导体受热更加快速均匀,保证了产品质量,也缩短了退火的时间。
如图3所示,炉胆9在水池21里冷却时,电机5带动叶轮8旋转,使炉胆9内热量通过胆壁与水池中的冷水充分接触,大大缩短了冷却的时间,铜导体从退火到冷却整个周期缩短到只有12小时左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新新线缆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新新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22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