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碱洗槽中的喷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72615.4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37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倪飞;马正祥;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倪加明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48;B01D53/52;D01D5/06 |
代理公司: | 靖江市靖泰专利事务所 32219 | 代理人: | 曹征贵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碱洗槽 中的 喷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化学纤维化工行业。特别是涉及到粘胶纤维制造过程中二硫化碳回收核心设备之一碱洗槽中的喷淋装置。
背景技术:
粘胶纤维是最早投入工业化生产的化学纤维之一。由于吸湿性好,穿着舒适,可纺性优良,常与棉、毛或各种合成纤维混纺、交织、用于各类服装及装饰用纺织品。高强力粘胶纤维还可用于轮胎帘子线、运输带等工业用品。粘胶纤维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化学纤维。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是由纤维素原料提取出纯净的 α-纤维素称为浆粕,用烧碱、二硫化碳处理,得到橙黄色的纤维素黄原酸钠,再溶解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成为粘稠的纺丝原液,称为粘胶。粘胶经过滤、熟成,即是在一定温度下放置约 18~30小时,以降低纤维素黄原酸酯的酯化度,脱泡后,进行湿法纺丝。凝固浴是由硫酸、硫酸钠和硫酸锌组成,粘胶中的纤维素黄原酸钠与凝固浴中的硫酸作用而分解,纤维素再生而析出,所得纤维素纤维经水洗、脱硫、漂白、干燥后成为粘胶纤维。在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气中含有大量有毒的二硫化碳、有异味的硫化氢及其它易着火、易爆炸气体,远远便有一股浓烈的刺鼻气味扑面而来,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安全。2010年国家开始整制排污不达标企业,目前国内化纤行业具有二硫化碳回收项目的全国只有2家,一家是江西赛得利,是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独资企业,另一家是南京兰精,是奥地利与南化集团合资企业;就二硫化碳回收装置的回收率:江西赛得利回收率为80%以上,南京兰精回收率为70%左右,不能达到排污标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碱洗槽中的喷淋装置,它能与洗涤塔、吸附槽联合克服粘胶纤维制造过程中所存在的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碱洗槽中的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碱进口管、长支管、若干只喷头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喷淋碱进口管设置成十字形空心管,进口的一端为通孔,其余为盲孔,并且在十字形空心管前表面均匀分布设置有若干只喷头,在十字形空心管后表面上各设置有长支管、中支管、短支管;所述的长支管、中支管、短支管上,同样在前表面均匀分布设置有若干只喷头。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若干只喷头不但喷射角不同,而且可在120度范围内旋转,无堵塞喷头分布在喷淋碱进口管、长支管、中支管、短支管上,使废气与碱液充分接触,便于洗涤。本实用新型气流的运动方向和喷淋碱剂的方向是交叉的,由于结构紧密,大大降低了处理系统的高度,单机的处理风量达5000m3/min以上。喷头采用316L材料,可在120度范围内旋转无堵塞,系统里无金属组件。所以,全系统具有极高的耐强酸碱性;全系统的阻力小于400Pa,大大节约了能源的消耗量。适用于水、碱洗式废气处理系统,气态、液态、固态的污染源皆可处理;处理后的碱液能循环使用,节省操作用水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喷淋碱进口管, 2、短支管, 3、中支管, 4.长支管, 5、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碱洗槽中的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碱进口管、长支管、若干只喷头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喷淋碱进口管设置成十字形空心管,进口的一端为通孔,其余为盲孔,并且在十字形空心管前表面均匀分布设置有若干只喷头,在十字形空心管后表面上各设置有长支管、中支管、短支管;所述的长支管、中支管、短支管上,同样在前表面均匀分布设置若干只喷头。具体实施时,碱剂由泵吸入喷淋碱进口管,因喷淋碱进口管设置成十字形空心管,进口的一端为通孔,其余为盲孔,管内碱剂压力大增,迫使碱剂通过若干只均匀分布的喷头起到喷淋作用,喷头不但喷射角不同,而且可在120度范围内旋转,无堵塞喷头分布在喷淋碱进口管、长支管、中支管、短支管上,使废气与碱液充分接触,洗涤后,废液中的硫化氢收集至硫化氢回收槽中,废水排至废水系统处理,其余排至洗涤塔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倪加明,未经倪加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26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