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轮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3585.9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0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俊雄 |
主分类号: | B60B1/04 | 分类号: | B60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 车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轮组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制造组合固定且具有轻量化效果的自行车轮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各种新的技术不断的被开发与应用,以增加产品本身的品质与精致度。以自行车为例,随着社会型态的改变与科技的进步,自行车已经不再只是一种单纯的交通或运输工具而已,自行车也是一种运动竞赛的项目与工具,而为了增加速度以及降低骑乘者的体力负荷,业者也不断的在车子本身的轻量化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进行研发,将车架与轮圈由传统铁管、铁圈改成铝管、铝圈甚至碳纤维车架与碳纤维轮圈,因为要在维持车子有一定的强度与安全性的前提下去达到轻量化的效果,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碳纤维轮圈A(如图1所示),其是利用传统的金属幅丝B与花毂(图中未示)连结固定,其主要是先将轮圈A成型,然后在该轮圈A上欲装设幅丝B的位置处的顶面与底面分别钻出第一贯穿孔C及第二贯穿孔D,令该幅丝B与其尾端上的固定座E可以由轮圈底面的第二贯穿孔D穿入后,幅丝B与部分固定座E可以穿过轮圈A顶面的第一贯穿孔C后再与花毂连结固定,因此为了容纳固定条幅B的固定座E,该轮圈A顶端必需设有较大、较宽的容置空间,且因为该轮圈A成形后必须经过二次加工的钻孔,为了抵抗应力集中于固定座E,不仅在轮圈A的顶端则设有较大的厚度,且在该轮圈A下方的轮胎连接处,同样基于强度的考量而必须将其厚度适度的加大。因此该加厚的部分会增加整体轮圈A的重量。另一方面现有轮圈A因为外型呈封闭式的状态,因此其制造是利用一种内置气球的成型法。但是利用气球的加压,不仅其贴合度不佳,且气压所提供的压力有其一定的限制与瓶颈,导致实际上其加压的效果是难以跟直接用金属模具相提并论,尤其是对于前述轮圈A左、右两侧壁面下方的转角连接处,单靠内置气球施加的力量是不容易让碳纤维扎实的压平成 型,不但影响外观且也会多少影响到其整体强度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不仅是消费者难以从外观上看出该弯角处的贴合是否平整扎实,就连制造者本身要作品管筛检也有一定的困难度。是以,为改善上述的缺失,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应用,及经过不断的努力、试验及改进,终于提出一种巧妙的设计,且能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自行车轮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轮组结构,其可将碳纤维材质制成的轮圈与条幅直接与花毂结合固定,直接供轮轴穿过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轮组结构,其中先由若干条幅系与轮圈座结合固定,且侧板与轮圈座呈现若干角度的斜面,让条幅与侧板及轮圈座成一直线,提供直接且完整的支撑力量。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轮组结构,通过改变条幅与轮圈间的固定方式,可以省略现有结构钻孔的步骤,不仅可以避免因为钻孔的造成轮圈座结构破坏,同时可以降低轮圈顶端应力集中的补强厚度,达到更佳的轻量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轮组结构,通过条幅先与花毂固定后,穿越侧板及轮圈座的凹槽后,使其条幅可于轮圈座外施加张力,并通过张力的调整,进而调整轮圈座的偏摆。当偏摆达到一定的范围后,后再使其条幅与侧板及轮圈座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轮组结构,通过该多个元件分段制造再予以加热加压固定组合的轮圈结构,其中该呈开口状的轮圈座,其可利用金属治具直接贴合挤压成型,相较于现有产品利用气球吹气加压的方式,可以获得更密实、更具有结构强度的轮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轮组结构,其中该多数的条幅可以利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一条幅网,再直接与花毂结合固定。
达到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行车轮组结构,其能够安装于自行车的轮轴上,主要由花毂、若干个条幅及轮圈所组成,其中该花毂能够固定于自行车的轮轴上,轮圈环绕设置于花毂外,条幅连结花毂与轮圈;其中,该条幅及轮圈由碳纤维材质所制成,该条幅与花毂间利用一固定结构予以结合固定,且轮圈进一步由一上方具有开口外观呈U形的轮圈座及两片侧板所组成,于前 述条幅上靠近轮圈的一侧设有至少一能够与轮圈座一侧壁面完全贴合的支撑臂,且于该轮圈座的两外侧面上相对于条幅支撑臂的位置设有能够容纳该条幅支撑臂的凹槽。
所述的自行车轮组结构,其中,设于轮圈座上前后相邻凹槽的条幅,以倾斜交叉的方式设置。
所述的自行车轮组结构,其中,条幅、侧板及轮圈座成一直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俊雄,未经王俊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35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