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费斯顿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3830.6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9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林雨;田天;陈琼;王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18 | 分类号: | F23C10/18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吴彦峰 |
地址: | 643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物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费斯顿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辅助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费斯顿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生物质燃料燃烧过程中存在主要由燃料中的钾、钠和氯等无机杂质引发的高温腐蚀、沾污和结焦问题。这些活性元素很容易进入气相,并与其他元素如氧、氢、硫、铁等进行复杂的化学反应,对受热面金属产生腐蚀,并且生物质燃料燃烧后的飞灰粘结性很强,使受热面沾污加速腐蚀。其中,高温腐蚀主要发生在高温过热器区域,腐蚀速度最快的金属壁温处于400-700℃温度区域,氯元素在整个化学反应链中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同时,金属管壁只要存在沾污,其腐蚀速度远大于管壁光滑的情况下金属壁较高温度下的腐蚀速度。
综上所述,高温腐蚀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金属管壁表面存在沾污;第二是金属壁温处于400-700℃腐蚀速度较快的区域。如果生物质锅炉过热系统的受热面不解决其高温腐蚀、沾污及结焦的问题,就会对过热系统的受热面造成严重腐蚀,影响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大量的固体颗粒未被捕集下来返回炉膛参与循环燃烧,造成锅炉尾部飞灰含碳量偏高,燃料的利用率降低,锅炉的热效率也降低,对整个电厂的经济效益产生不利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可以防止高温受热面不直接受炉膛辐射、降低烟气温度以及可捕集固体颗粒的炉膛内布置的费斯顿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的费斯顿管,包括对流管、连接块和防磨盖板,其中对流管通过连接块固定联接,防磨盖板固定在对流管上,并覆盖于对流管和连接块的迎烟面上,炉膛出口的高灰浓度烟气直接接触对流管迎烟面上的防磨盖板,防止了高温过热器直接受炉膛辐射,防止高温结焦的目的烟气中的固体颗粒贴壁向下落入炉膛参与循环燃烧,达到对高灰浓度烟气进行初次固气分离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磨盖板通过销钉固定在对流管上;作为优选,所述的通过连接块连接固定的对流管呈错列排布,有助于对烟气换热性能进行调整;作为优选,所述的对流管选用无缝钢管,在抗弯抗扭强度相同时,重量较轻;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块选用固定扁钢段,在保证相同强度要求的条件下,减小了装置占用的空间体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防磨盖板防止高温受热面不直接受炉膛辐射,降低烟气温度,减轻高温过热的高温腐蚀和减轻含灰烟气对尾部受热面的磨损。同时,从费斯顿管上分离下的固体颗粒返回炉膛参与再次燃烧,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降低了锅炉出口烟气中飞灰含碳量,使锅炉效率大大提高,有助于整个电厂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Ⅰ部位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3是图1中Ⅰ部位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4是图1中Ⅱ部位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5是图1中Ⅱ部位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6是图1中Ⅲ部位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7是图1中Ⅲ部位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和图4中所示,一种用于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费斯顿管,包括对流管1和连接块2和防磨盖板3,其中对流管1通过连接块2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的通过连接块2连接固定的对流管1呈错列排布,有助于对烟气换热性能进行调整,所述的连接块2与对流管1的连接方式可选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但不限于选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如图6和图7所示,防磨盖板3固定在对流管1上,并覆盖于对流管1和连接块2的迎烟面上,可选用销钉4将防磨盖板3固定在对流管上,但不限于选用销钉4将防磨盖板3固定于对流管1上。所述的对流管1选用无缝钢管,在抗弯抗扭强度相同时,重量较轻;所述的连接块2选用固定扁钢段,在保证相同强度要求的条件下,可减小了装置空间占用体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38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