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飞轮毛刺去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3918.8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7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郭家新;陈昌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9/02 | 分类号: | B24B9/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蒋光恩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轮 毛刺 去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轮加工领域,尤其涉及飞轮加工过程中毛刺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飞轮加工后存在毛刺,这些毛刺需要去除,现在去毛刺的方式,多为手工或机械用搓刀、固结砂轮、铲刀、钢丝刷、针刷、研磨砂带及油石等带磨料的材料与有毛刺的物体表面接触磨擦,将毛刺去除,这样的操作方式效率低,安全性差,自动化程度低,去毛刺质量低,有的在去除毛刺后仍残留有毛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便捷的去毛刺装置,且去毛刺质量效果好,装置自定化程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飞轮毛刺去除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去刺装置和传送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由托板和固定于托板上用于支撑飞轮的支撑轴组成,所述的托板放置于传送装置上,在传送装置的末端设置有去刺装置,所述的去刺装置由电机和固定于电机上的千叶轮组成,去毛刺工作时,千叶轮旋转并与飞轮接触。
所述的传送装置为辊道,且辊道存在坡度,所述的去刺装置位于辊道低端。
所述的传送装置上设有感应装置,所述的感应装置与电机连接并控制电机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操作方便,效率高,制造成本低,便于普及,整个装置安全稳定性高,并且毛刺去除效果好、质量高。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飞轮毛刺去除装置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电机;2、千叶轮;3、支撑轴;4、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飞轮加工过程中去除飞轮上毛刺的装置,其主要由固定装置、去刺装置和传送装置三大装置构成。固定装置是由托板4和支撑轴3构成,支撑轴3用于支撑飞轮,其垂直固定于托板4上,飞轮可以由此支撑轴3支撑在托板4上转动;传送装置为辊道或传输带等,为了节约成本,我们采用无动力的辊道,其由数个排列布置的滚筒构成,辊道存在坡度,放置在辊道上面的托板4采用铁板,这样可以因托板4自重而自动沿辊道下滑;去刺装置由电机1和固定于电机1上的千叶轮2组成,电机1可以采用带变速器的马达,其放置于传送装置的末端,当采用辊道时去刺装置放置于辊道低端。
当完成飞轮加工后,工人只需要将飞轮放置到固定装置的支撑轴3,让此装置带动飞轮下滑至末端,此时电机1带动千叶轮2转动,以类似于齿轮啮合的方式与飞轮接触,利用它们间的挤压摩擦达到自动去毛刺的目的,电机转速需要控制在200转/分钟以下。
为了更好实现节能、自动化的功能,我们在传送装置上设有感应装置,当有固定装置将滑至传送装置末端/低端时,感应装置将信号传送至电机1,让电机1启动,准备开始去毛刺工作。这样的去毛刺装置工艺性强,工作效率高,毛刺清除彻底,降低了人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永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永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39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钢圈抛光机
- 下一篇:双面铣床废料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