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孔型一次性配药针头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74022.1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6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民;何桂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J1/20 | 分类号: | A61J1/2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地址: | 310005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孔型 一次性 配药 针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注射时,从密封瓶中抽吸药液用的侧孔型一次性配药针头。
背景技术
注射器抽吸密封瓶中的药液是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为完成治疗而做的辅助工作。在进行静脉注射的时候,需要首先从密封瓶或安瓿瓶中抽取药液,然后注入载剂(如生理盐水)中,再将其作用于患者人体。
关于抽吸密封瓶中的药液,《基础护理学》介绍的程序是这样的:除去铝盖的中心部分,常规消毒后,将配药针头插入瓶塞,往瓶内注入与所需药液等量的空气,以增加瓶内压力,避免形成负压,然后抽吸药液。曹芳、赵华发现这种方法会在瓶内残留药液,提出了一种改良方法,即将注射器针头插入密封瓶内,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下呈45~50角,左手持密封瓶呈15~20角,一边旋转抽吸一边退针,抽吸药液即将结束时退针速度稍慢(包头医学院学报,2002年第18卷第1期)。但申请人发现,这种改良的方法存在效率低、易受污染的缺点。
申请人进一步研究发现,抽吸药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根源在于配药针头。
现有的配药针头均为侧孔型一次性配药针头,包括针梗和针栓,针梗长度为30mm,主体为空心,前端为实心圆锥体的针尖,距前端一定距离处设一侧孔用于进出药液,针梗后端为针栓,用于与注射器配套。该针头的设计思路在于抽吸液体的点越低越好,故设计了较长的针梗,希望能尽量伸到密封瓶底部。但实际上由于针尖的存在,针梗上的侧孔是不可能到达密封瓶底部的,再加上密封瓶底部的截面积肯定大于瓶塞处,故实际操作中,使用者都是将密封瓶倒转一定角度抽吸的;也就是前述的改良方法。
而申请人发现,即使使用所述的改良方法,还是存在其他的技术问题。一个问题是退针的距离、力度不容易控制,在抽吸过程中准确地退针,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药液的黏度等物性不同,对操作手法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进针、退针多次才能较好地抽到药液。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进、退针的过程中针梗会摩擦瓶塞,有可能将一些微粒异物带入密封瓶内,从而污染药液,损害患者健康甚至是引起医疗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侧孔型一次性配药针头,可令操作者高效、安全地从密封瓶中抽取药液。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侧孔型一次性配药针头,包括针梗和针栓,针梗主体为空心,前端为实心圆锥体的针尖,距前端一定距离处设一侧孔用于进出药液,针梗后端为针栓,用于与注射器配套,其特征在于:针梗侧孔距针栓的距离小于10mm。
进一步地,针梗长度小于18mm。
作为最佳的技术方案,针梗长度为14-16mm,针梗侧孔距针栓的距离为5-8mm。
申请人经过大量的调研发现,密封瓶的瓶塞厚度基本为3-4mm,针梗长度在5mm就可扎穿瓶塞;同样地,针梗侧孔距针栓有5mm,就能穿透瓶塞到达液面。在此基础上,针梗侧孔距瓶塞内侧越近,就越能吸净药液,因此申请人作出了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缩短了针梗长度和侧孔距针栓的距离,故在抽吸药液时可一次到位,不需退针,利用负压就能抽净药液,抽吸完毕后拔出针头即可。一方面操作更方便,减少了剩余药液;更重要的是不需要反复摩擦瓶塞,因而避免了污染事故发生。另外,缩短针梗长度还可节省原材料,据测算,现有的配药针头单价为0.17元,缩短长度可节省原材料价格0.03~0.05元。可见,本实用新型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包括针梗3和针栓4,针栓4设于针梗3后端,用于与注射器配套;所述针梗3长为15mm,其主体长为10mm,外壁为圆柱状,内部为空心的管腔;针梗3前端为实心圆锥体的针尖1,针尖1长为5mm;针梗3上距针尖1的顶尖5mm处设有一长为3mm的椭圆状侧孔2,该侧孔2通过主体内部的管腔与针栓4相通,并与针栓4 相距7mm。
本实施例通过针栓4与注射器配套使用,在抽取药液时,由于针梗3上的侧孔2与针栓4相距7mm,故能在针梗3穿透瓶塞后,令侧孔2完全进入液面,不必退针,通过负压即可完全抽净药液。
本实施例液体抽取的流程是这样的:先由注射器吸入与所需药液等量的空气;再利用针尖1使针梗3穿透密封瓶的瓶塞;之后将注射器内的空气注入,空气通过针梗3主体内部的管腔到达侧孔2,由侧孔2处进入密封瓶内;空气注入完毕后,由于针梗3上的侧孔2与针栓4相距7mm,故可使侧孔2完全进入液面;此时,液体便可在注射器产生的负压作用下,通过侧孔2经针梗3主体内部的管腔被吸入注射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40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