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粉运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5053.9 | 申请日: | 201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7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巨龙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1/22 | 分类号: | B07B1/22;B07B1/46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 |
地址: | 467500 河南省平顶***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粉输运筛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各种企业中,原煤的应用都比较广泛。一般都是原煤粉通过输煤管道送到振动筛经过筛分,小颗粒合格的产品进入皮带输送机构,大颗粒的粗煤被送到破碎机中进行破碎,破碎后循环筛分。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将粗细煤粉进行了筛分。还存在以下不足:振动筛速度较高,细煤颗粒不来不及从振动筛上滚下去就被粗煤带动下进入破碎机,即絪煤易混进粗煤中进入破碎机,加大了破碎机的负载,容易造成破碎机烧机。频繁维修或破碎破碎机,不但增大成本,而且浪费了时间,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煤粉运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煤粉运送系统,包括输煤管道,输煤管道下面设置筛分装置,筛分装置下面设置皮带输送机构,筛分装置还通过出料管通到粉碎机料斗内,所述筛分装置是滚筒筛,包括倾斜设置的壳体,在壳体内以同一倾斜角度设置有筛网筒,输煤管道穿过壳体的端部伸入到筛网筒内,输煤管道与筛网筒端盖之间设置有轴承,筛网筒另一端盖的中心上设置有转轴,转轴伸出壳体端盖与电机的输出轴固连,转轴与壳体端盖之间设置有轴承,筛网筒靠近输煤管道的部分是小网孔筛网,在靠近电机端的部分是大网孔筛网,在小网孔筛网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设置有料斗,料斗下面设置有皮带输送机构,在大网孔筛网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出料口,在出料口中设置有粗料斗,粗料斗通过管道与粉碎机连接,粉碎机出料口通过输料提升机构连通到输煤管道上。
上述煤粉运送系统,所述筛网筒由筛网架及套在筛网架上的筛网构成,筛网架是由固定在两端盖之间的多条相互平行的支撑架构成。
上述煤粉运送系统,所述筛网筒的下端盖是由多根以转轴为中心呈辐射状设置的钢柱和以转轴为圆心的环形滚筒筋构成,钢柱的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另一端固定在环形滚筒筋上,支撑柱的一端固定在环形滚筒筋上,另一端固定在筛网筒上端盖板的板周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由于筛分装置是滚筒筛,筛网筒在壳体内可以转动,这样物料进行筛网筒内,在不断的滚动下,将煤粉分离开,另一方面壳体和筛网筒是倾斜设置,物料在其重力的作用下,在不停转动的过程中从筛网孔中滚落。其煤粉的粗细分离彻底,从而保证粗煤中不含细煤,保证后序破碎过程的正常顺利进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效果显著。适合煤粉的筛分运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煤粉运送系统,包括输煤管道11,输煤管道11下面设置筛分装置,筛分装置下面设置皮带输送机构1,筛分装置还通过出料管通到粉碎机料斗内,所述筛分装置是滚筒筛,包括倾斜设置的壳体8,在壳体内以同一倾斜角度设置有筛网筒10,即筛网筒的倾斜角度与壳体的倾斜角度相同,输煤管道11穿过壳体的端部伸入到筛网筒10内,输煤管道11与筛网筒端盖之间设置有轴承,筛网筒另一端盖的中心上设置有转轴12,转轴12伸出壳体端盖与电机5的输出轴固连,转轴12与壳体端盖之间设置有轴承,筛网筒10靠近输煤管道的部分是小网孔筛网9,在靠近电机端的部分是大网孔筛网7,在小网孔筛网9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上设置有料斗6,料斗6下面设置有皮带输送机构1,在大网孔筛网7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出料口,在出料口中设置有粗料斗4,粗料斗4通过管道与粉碎机2连接,粉碎机出料口通过输料提升机构3连通到输煤管道11上。
本实用新型的筛网筒10由筛网架及套在筛网架上的筛网构成,筛网架是由固定在两端盖之间的多条相互平行的支撑架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筛网筒的下端盖是由多根以转轴为中心呈辐射状设置的钢柱和以转轴为圆心的环形滚筒筋构成,钢柱的一端固定在转轴上另一端固定在环形滚筒筋上,支撑柱的一端固定在环形滚筒筋上,另一端固定在筛网筒上端盖板的板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巨龙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巨龙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50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