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缸盖罩盖板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6058.3 | 申请日: | 201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5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包向东;胡国强;刘益军;钟洪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7/00 | 分类号: | F02F7/00;F01M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彭晓玲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缸盖 盖板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缸盖罩盖板组件。
背景技术
气缸盖罩盖板组件与气缸盖罩配合安装,通过气缸盖罩内的翅片结构对由气缸进入的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分离出来的液体油再通过盖板组件上的集油槽汇集,经回油管流回机体重复利用。
现有的气缸盖罩盖板组件的集油槽为凹形,其上端口与盖板的上表面平齐,分离出来的液体油不易流到集油槽里,进而从回油管排出,尤其是在液体油较少时,容易粘附在盖板的上表面,不易汇集到集油槽中。
另外,现有的气缸盖罩盖板组件采用钢板和钢管组合,要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重量较大,焊接部位不美观,由于钢板与铸铝件直接接触,降噪效果差,钢板对油气的吸附效果也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分离出来的液体油容易汇集到集油槽方便回油的气缸盖罩盖板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气缸盖罩盖板组件,包括带有一个或多个集油槽的盖板和连接在各个集油槽底部的回油管,盖板上设置有与集油槽相连接的导流槽。
进一步地,导流槽为长条形,底面沿靠近集油槽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进一步地,与各个集油槽相连的导流槽为多个。
进一步地,集油槽的底部侧壁上开设回油管安装孔,回油管安装孔的外端口开设有定位槽,回油管的一端具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凸台。
进一步地,回油管插入回油管安装孔的外表面具有环形密封凸筋。
进一步地,该气缸盖罩盖板组件的材质为尼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盖板上设置与集油槽相连接的导流槽,能够将分离出来的液体油顺利的疏导到集油槽中进行回收,提高了集油回收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罩盖板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罩盖板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罩盖板组件的回油管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罩盖板组件的回油管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T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盖罩盖板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D-D剖视结构示意图。
1-盖板、11-集油槽、12-导流槽、13-回油管安装孔、131-定位槽、2-气缸盖罩、21-油气混合物入口、22-排气口、3-回油管、31-定位凸台、32-环形密封凸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参看图1,该气缸盖罩盖板组件包括带有一个或多个集油槽11的盖板1和连接在各个集油槽11底部的回油管3,盖板1上设置有与集油槽11相连接的导流槽12。多个集油槽11沿盖板1的纵向(即图中的左右方向)间隔排列。
其中,结合图2和图3可以看出,集油槽11为倒锥形或碗形,便于分离出来的液体油汇集到底部,底部侧壁上开设回油管安装孔13,回油管安装孔13的外端口开设有定位槽131(如图4和图5所示)。
由图5、图6和图7可以看出,回油管3的一端具有与定位槽131相配合的定位凸台31,定位凸台31可以为多个,如图所示为两个,相对设置在回油管3一端的周向,相应的定位槽131也为两个,与定位凸台31相应设置,当回油管3插入回油管安装孔13时,通过定位凸台31和定位槽131配合定位,来控制的回油管3方向,方便安装。
如图8和图9所示,回油管3插入回油管安装孔13的外表面具有环形密封凸筋32,环形密封凸筋32增强了回油管3和集油槽11配合的密封性,提高了回油效率。
结合图1、图2和图3可以看出,导流槽12为长条形,底面沿靠近集油槽11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与各个集油槽相连的导流槽为多个,参见图1,导流槽12为两个,相互垂直设置。这种向集油槽11逐渐倾斜,可以起到良好的导流效果,使得液体油更加顺利高效的回流,同时,导流槽12也加大了该气缸盖罩盖板组件与油气混合物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60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