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业原材料几何参数自动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6221.6 | 申请日: | 201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1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赵显富;张冠今;薛丰昌;王新志;孙景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04 | 分类号: | G01B11/04;G01B11/06;G01B11/10;B07C5/04;B07C5/3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004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 原材料 几何 参数 自动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检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原材料几何参数自动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角钢、圆钢等工业原材料被广泛用于各种工业结构和工程结构,如输电塔、起重运输机械、桥梁、船舶、反应塔等。而这些工业原材料的几何参数是判断原材料是否合格的主要参数,在某些工程结构中,如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铁塔、广播电视塔、微波通信铁塔、变电站构支架对相关工业结构和工程结构的现场顺利拼接及结构的性能都有较大的影响。为了保证各种工业结构和工程结构现场拼接的顺利进行,需要对这些工业原材料的几何参数进行严格控制与精密检测。其中,角钢原材料的几何参数(如附图1所示,2个宽度d1、d2,2个厚度d3、d4,共4个值/断面)检测的精度要求较高,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实际参数值与设计值比较误差应在0.4mm之内,否则角钢原材料视为不合格。圆钢原材料的几何参数是外圆的半径,该检测的精度要求较高,参数值与设计值比较误差应在0.4mm之内(即误差允许范围为±0.4mm),否则圆钢原材料视为不合格。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合适的工业原材料几何参数精密自动检测系统。国内目前的传统做法是对原材料的几何参数不进行精密检测,直接在原材料生产地按相关结构设计要求进行拼接,如果原材料不满足要求立即现场更换,结构拼接无误后将原材料拆卸,然后再运往需求地进行现场拼接。传统做法技术落后,效率低下,人力、物力严重浪费,同时工业原材料几何参数的误差没有得到科学的控制与检测,因此各种结构的性能与质量无科学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效率低下、质量难以保证的不足,提供一种工业原材料几何参数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工业原材料几何参数现场高精度、快速获取,并将参数值与设计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将合格/不合格原材料分离开,从而实现工业原材料几何参数精密检测及各种结构的性能与质量控制。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原材料几何参数自动检测系统,包括上料分解系统、自动传送系统、尺寸测量系统、下料分拨系统、测量检测控制系统;所述测量检测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测量检测系统;所述上料分解系统由皮带传送机构成,用于将工业原材料逐个分离,并将分离后的工业原材料逐个送入自动传送系统;所述自动传送系统,由皮带传送机构成,其作用是将工业原材料逐个传送至扫描系统;所述尺寸测量系统包括设置于自动传送系统两边的尺寸测量仪器与机械手臂;所述下料分拨系统包括分拣输送机,分拣输送机有两个出口:合格原材料出口、不合格原材料出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尺寸测量仪器可以使用现有的各类测量仪器,例如X射线尺寸测量仪、基于CCD图像的尺寸测量仪等,只要测量精度能够达到要求即可,优选地,所述尺寸测量仪器为三维激光扫描仪。
进一步地,所述三维激光扫描仪为两台,相对设置在所述自动传送系统两边。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角钢、圆钢等工业原材料几何参数现场高精度、快速获取,并将参数值与设计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将合格/不合格原材料分离开,从而实现工业原材料几何参数精密在线检测及各种结构的性能与质量控制。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测量精度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适用于工业上高速在线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角钢原材料几何参数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上料分解系统,2为传送系统,3为三维激光扫描仪,4为扫描系统,5为下料分拨系统,6为合格原材料出口,7为不合格原材料出口,8为测量检测控制平台,9为机械手臂,18为工业原材料,19为传送带,20为输送平台,21为扫描平台,22为分拣输送机;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扫描系统原理示意图,其中图(a)为角钢原材料的一个扫描状态,图(b)为角钢原材料旋转180°后的扫描状态,图中3为三维激光扫描仪,9为机械手臂,18为角钢原材料;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62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