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机进气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6615.1 | 申请日: | 201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5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庞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M25/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彭晓玲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气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柴油机进气管。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排放的要求,根据发动机燃烧排放控制NOx机理,引入了EGR率的概念,即控制气缸内回流尾气所占的百分比来改善燃烧。采用EGR控制策略的柴油机常常需要高达40%以上的EGR率才能有效控制NOx排放。这就需要尽量加大废气的回流,传统发动机进气管一般都是在其进气总管的两端或中间直接开口引入回流废气,这种方式只能单纯依靠加大排气背压来获得较高的EGR率,加大排气背压通常采取减小增压器涡轮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增大排气背压的同时会导致增压器对进气的增压效果下降,加大气缸内的泵气损失,进而牺牲高转速下的经济性。
其次,传统进气管EGR进气口距离各个进气歧管的距离远近不一,造成进气压力不均,使得各缸的EGR均匀性很差,进而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和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提高EGR率的柴油机进气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柴油机进气管,包括进气总管和多根进气歧管,进气歧管包括:进气收缩段和出气扩散段以及连接进气收缩段和出气扩散段的筒形喉部段,该柴油机进气管还包括出口开设在筒形喉部段的EGR进气管,废气经EGR进气管进入多根进气歧管,与经进气总管进入的空气混合后进入发动机。
进一步地,EGR进气管包括:EGR进气总管和分别等长接入多根进气歧管的多根EGR进气歧管。
进一步地,EGR进气歧管与进气歧管中的气流通道成一定角度接入。
进一步地,进气总管、多根进气歧管、EGR进气总管和多根EGR进气歧管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进气总管与EGR进气总管平行设置,多根进气歧管分别垂直进气总管的轴向设置,多根EGR进气歧管分别垂直所述EGR进气总管的轴向设置。
进一步地,进气总管、进气歧管和EGR进气总管的端口均设置有法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该柴油机进气管包括进气口开设在筒形喉部段的EGR进气管,新鲜空气流经筒形喉部段产生的压差对EGR总管内的废气有吸附引流的作用,提高废气回流入气缸的速度,从而一定程度提高EGR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进气管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进气管的后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进气管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进气管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看图1和图2,该柴油机进气管包括进气总管1和多根进气歧管3,由图3可以看出,该进气歧管3包括:进气收缩段31和出气扩散段33以及连接进气收缩段31和出气扩散段33的筒形喉部段32,结合图1、图2和图3还可以看出,该柴油机进气管还包括出口开设在筒形喉部段32的EGR进气管5,废气经EGR进气管5进入多根进气歧管3,与经进气总管1进入的空气混合后进入发动机。进气歧管3具有类似文丘里管的结构,当新鲜空气(图3中空心箭头所示)自进气总管1下行至多根进气歧管3的进气收缩段31,根据流体力学理论,气流将加速,气压将降低。EGR废气(图3中实心箭头所示)自EGR进气管5下行至筒形喉部段32,此处存在上述提到的低气压,对废气有吸附引流作用,能够提高废气回流入气缸的速度,从而提高EGR率。
优选地,EGR进气管5包括:EGR进气总管51和分别等长接入多根进气歧管3的多根EGR进气歧管52。EGR进气总管51可以起到稳压的作用,废气排出后首先进入EGR进气总管51进行稳压,然后再分别进入多根EGR进气歧管52。而多根EGR进气歧管52分别等长接入多根进气歧管3,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废气流动距离的一致,进而保证流入各个进气歧管3的气流气压均匀,在EGR进气总管51稳压和EGR进气歧管52等长接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各个气缸的EGR的均匀性。EGR进气歧管52与进气歧管3中的气流通道成一定角度接入,即斜接入(如图3所示)。这样的结构能够保证废气和空气的流向斜交叉产生紊流有利于两者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气体经进气歧管出口流入气缸盖的气道,提高了各缸的EGR均匀性,进而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和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66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力发电机变桨锁齿机构
- 下一篇:传热板片四角台阶式定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