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动液的防溢盖板组件及制动液储存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7024.6 | 申请日: | 201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8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争胜;张波;周玉志;张愿;孙锐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00 | 分类号: | B60T17/00;B60T1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动 盖板 组件 储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制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动液的防溢盖板组件及制动液储存杯。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液压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液压制动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机械领域的制动系统中,而制动系统对工作环境要求非常高,若制动液泄漏到制动系统中,使制动系统的工作环境遭到破坏,则会对液压制动系统造成很严重的影响,例如,制动系统失灵;因此制动系统的密封性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
现有技术中,制动液储存杯的密封性能很差,很容易引起制动系统的故障。
在汽车静止时,制动液储存杯内的制动液会产生“爬边”现象;“爬边”现象是由于两个物体表面张力不同,而液体从张力小的物体一侧缓慢渗透扩散的现象;当制动液通过“爬边”进入到制动系统中后,会对制动系统的工作环境造成污染。
而且当汽车运动时,储存杯内的制动液会发生振动,制动液产生波动并会溢出;溢出的制动液也会进入到制动系统中,使制动系统的工作环境恶化,甚至导致制动系统失灵,这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有很大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制动液储存杯的密封性差,制动液储存杯内的制动液由于汽车运动而不稳定并溢出;从而提供一种密封性高且可以稳定储油杯内制动液的制动液盖板组件。
一种制动液的防溢盖板组件,其包括盖板、以及密封圈;盖板呈圆盘状,盖板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盖板的上表面设有内锥面,内锥面位于通孔外缘;盖板的下表面设有若干防波棱;盖板的侧周面设有环形的防溢凹槽,密封圈套设在防溢凹槽内。
优选地,通孔为方形孔。
优选地,通孔的相邻两边之比为1:1~1:2。
优选地,内锥面的锥度为150°~160°。
优选地,防波棱是以通孔为中心的圆环形棱。
优选地,防波棱的断面为三角形。
优选地,防波棱的个数为4~7个。
优选地,防溢凹槽的深度与防溢凹槽宽度比为1:1~1:3。
优选地,上表面的边缘处设有环形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动液储存杯。
一种制动液储存杯,包括杯盖、杯体、以及防溢盖板组件;防溢盖板组件位于杯体内的上部,防溢盖板组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溢盖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溢盖板组件位于杯体内的上部:当汽车运动时,制动液储存杯内的制动液振动,盖板下表面的防波棱可以减少制动液由于振动而产生的波动,提高制动液的稳定性;即使因振动而溢出的制动液也可以从防溢盖板中间的通孔流回储存杯;在防溢盖板的侧周面开设有凹槽,密封圈套设在防溢凹槽内;防溢盖板组件与储存杯内表面紧贴,在防止制动液溢出的同时可以防止制动液“爬边”现象,从而可以提高储油杯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液储存杯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板下表面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盖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制动液的防溢盖板组件,如图2所示,其包括盖板22、以及密封圈21;盖板22呈圆盘状,盖板22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23;盖板22的上表面设有内锥面27,内锥面27位于通孔23外缘;盖板22的下表面设有若干防波棱24;盖板22的侧周面设有环形的防溢凹槽25,密封圈21套设在防溢凹槽25内。
本实用新型对盖板材质没有特殊要求,其可以选用塑胶材质、电木材质、陶瓷材质、PA66材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采用PA66材质;PA66材质具有良好的耐制动液腐蚀性,而且加工更加方便。
在盖板2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23,通孔的作用是为了在吸油和出油循环开始工作时,保持制动液储存杯内的气压和制动液储存杯外的大气压平衡,制动液可以很快的进入到制动工作循环中,使制动系统能够正常的工作,从而防止制动系统在工作时出现制动延迟。制动延迟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名词,即当操作人员对车辆采取制动操作时,操作系统由于气压不平衡,不能按时的完成相关制动动作,并延迟一段时间才会完成该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70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