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薄透LED显示屏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78174.9 | 申请日: | 201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2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志洪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薄 led 显示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轻薄透LED显示屏。
背景技术
现有LED显示屏中,在不透光的平板结构上,由LED组成一个像素,各像素以一定的间隔矩阵排列组成具有图案、文字信息的单元板,由于显示屏的发光像素都设置在不透光的平面结构上,使显示屏在某些场合的应用受到限制或不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比如,在建筑物玻璃幕墙外或内安装大面积的常规LED显示屏,会严重影响建筑物内部采光和楼内人员的视觉范围,或影响由建筑物外部向内观看的视觉范围。日常LED显示屏应用中,大多是由几个小的带箱体显示屏组装起来的,但是带箱体显示屏的框架过于笨重,在安装和移动的过程中,非常不方便,在维修的时候不容易替换显示屏上面坏掉的部分,给使用者在使用LED显示屏的过程中带来了不方便。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更加灵活、移动更加方便、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且不影响显示屏两侧视觉范围和散热效果的一种轻薄透LED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轻薄透LED显示屏,包括设置在框架上的上横梁、下横梁,和至少一LED灯条,
所述LED灯条包括至少一组接头、至少一承重部、至少一下固定部、 至少两LED单元、至少一正极电源线路、至少一负极电源线路和至少一信号线路;所述LED单元包括至少一LED发光二极管及其控制模块;
所述上横梁设置至少一支撑部,所述下横梁设置至少一组下固定端口;
所述LED灯条通过至少一承重部设置在至少一支撑部上并且保持所述LED灯条的位置,并通过至少一下固定部与至少一组下固定端口相固定连接;
所述轻薄透LED显示屏设置至少一组与接头对应设置的接口,以及与各组接口并联的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通过一组接头与一组接口实现各LED灯条的电连接和信号连接;
所述框架上还设置一温度控制系统,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单片机、执行装置、半导体激光器,
所述单片机设置有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
所述执行装置通过数据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端和所述半导体激光器相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至少一个LED灯条内,
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端和所述半导体激光器相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把采集到的温度传送给所述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用于控制所述执行装置和控制所述半导体激光器的温度。
所述的轻薄透LED显示屏,其中,各组接口的方向为垂直向上、倾斜向上、垂直向下或倾斜向下。
所述的轻薄透LED显示屏,其中所述承重部采用插接、卡接或螺接方式,固定连接其所对应的支撑部;或者,支撑部在其对应于所述承重部的位置上,设置与所述承重部形状适配的限定部或凹槽。
所述的轻薄透LED显示屏,其中所述轻薄透LED显示屏还包括至少一中横梁,所述LED灯条还包括至少一中固定部;所述中横梁设置至少一组中固定端口,各组中固定端口分别与一LED灯条的至少一中固定部相固定连接。所述的轻薄透LED显示屏,其中所述LED灯条中,各线路合为一根排线;所述排线上设置至少两个固定位,用于固定各LED单元;各LED单元固定在所述排线的固定位上。所述的轻薄透LED显示屏,其中所述LED灯条中,各线路合为一根多股线;所述多股线上设置至少两个固定位,用于固定各LED单元;各LED单元固定在所述多股线的固定位上。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安装非常灵活。当该LED显示屏在不使用时,可直接通过上述结构拆卸LED显示屏,使轻薄透LED显示屏在移动非常方便;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产品通透、散热效果好,不影响LED显示屏两侧视觉范围。采用上述温度控制系统,首先,LED显示屏电气性能大大提升,温度控制系统的精度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其次,这种结构的温控系统,采用的是常规组件,成本低,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轻薄透LED显示屏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轻薄透LED显示屏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接口与接头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接口与接头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LED灯条之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温度控制系统的各模块之间相互控制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志洪,未经刘志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81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