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灯体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79669.3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5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政明;欧永锡;锺益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力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 11301 | 代理人: | 刘祖芬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灯体驱动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借助分压电路驱动Royer电路架构的灯体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现有Royer电路架构示意图。现有Royer电路架构最佳应用方式,乃是用在不需要严格控制灯体频率和亮度的设计中。由于Royer电路架构是自振荡设计,因此容易受到元件参数偏差的影响,很难严格控制灯体频率和灯体电流,而这两者都会直接影响灯体的亮度。因此,Royer电路架构很少用于驱动灯体,尽管它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但却存在下列缺点:
无法精密控制灯体电流或频率;
要求严格控制输入电源;
要求特殊的变压器绕组;
要求镇流电容;
电路整体效率不佳。
上述缺点中尤以输入电源的控制,必须通过直流电源来控制,因此造成电路成本增加,电路面积也随之增大,因此如何能有效突破电源供给的限制,也成为Royer电路架构是否能稳定用来驱动灯体的关键。
因此,若能提供一种灯体驱动装置,能够借助分压电路及分压原理,提供Royer电路架构工作时的启动电压,使电路始稳定的自振,如此应为一最佳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灯体驱动装置,是以分压电路架构由输入电压分压出一驱动电压,取代现有电路中所使用的直流电源,将有效节省电路成本及电路面积,以更能提升驱动装置的整体效率。
可达成上述新型目的的灯体驱动装置,是包括一Royer电路架构及一分压电路架构;其中该Royer电路架构是包括一电感元件、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及一具有副绕组的变压器;其中该第一晶体管及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该第一晶体管及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间设置一电容元件,且副绕组的两端分别耦接于第一晶体管及第二晶体管的基极;而该分压电路架构,是由第一分压元件、第二分压元件所组成,当灯体驱动装置工作时,输入电压Vin将借助第一分压元件及第二分压元件分压原理,通过电阻元件产生一启动电流Ib输入至第一晶体管及第二晶体管的基极,驱动Royer电路架构开始产生自振荡特性,进而稳定驱动变压器二次侧的灯体负载。
更具体的说,所述分压电路架构中,更可增设两二极管及一电容元件所组成的稳压电路,使输入第一晶体管基极的启动电压能够更稳定。
更具体的说,所述第一分压元件,为电容元件或电感元件。
更具体的说,所述第二分压元件,为电容元件或电阻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灯体驱动装置,是以分压电路架构由输入电压分压出一驱动电压,取代现有电路中所使用的直流电源,将有效节省电路成本及电路面积,更能提升驱动装置的整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Royer电路架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灯体驱动装置的电路架构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灯体驱动装置
11 Royer电路架构
111 副绕组
12 分压电路架构
121 第一分压元件
122 第二分压元件
13 稳压电路
14 灯体负载
L1 电感元件
Q1 第一晶体管
Q2 第二晶体管
T1 变压器
C1 电容元件
C2 电容元件
Vin 输入电压
R1 电阻元件
R2 电阻元件
Ib 启动电流
D1 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灯体驱动装置的电路架构图,由图中可知,该灯体驱动装置1,是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力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力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96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声光控路灯电路
- 下一篇:一种多孔手机充电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