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墨盒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0743.3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2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崔洪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175 | 分类号: | B41J2/17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51907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墨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打印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墨盒。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凭借着其打印色彩鲜艳,效果好,越来越受用户的青睐。为了保证打印效果完整,通常会在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内设置墨水余量检测传感器,以便及时检测墨盒内的墨水剩余量,避免墨盒内墨水用尽的情况下,继续打印造成的打印效果下降,甚至烧坏打印头等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墨盒中,设置有容纳墨水的储墨腔,以及将储墨腔内的墨水供应至打印机的墨水供应部;该墨水供应部包括第一墨水通道和第二墨水通道,墨水供应部与打印机连通的供墨口可以通过上述的第一墨水通道和第二墨水通道与储墨腔连通,所述第一墨水通道通过第一入口与所述储墨腔连通,所述第二墨水通道通过第二入口与所述储墨腔连通。墨水余量检测传感器通常被设置在第二墨水通道中,并且第一墨水通道的直径比第二墨水通道的直径大,这样使得墨水中的气泡很容易通过第一墨水通道排除,而不会进入到第二墨水通道中,不会影响影响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是:在实际使用中,仍然难以完全避免气泡进入到第二墨水通道中,例如,如果墨水中的气泡体积较小,小于第二墨水通道的直径时,气泡就可以进入到第二墨水通道中,这样就直接影响到墨水余量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出现检测失误,例如,储墨腔中有墨水而得到的检测结果却是墨水用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墨盒,以提高墨水余量检测的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包括用于容纳墨水的储墨腔、以及与所述储墨腔连通的墨水供应部,所述墨水供应部包括第一墨水通道和第二墨水通道;所述第一墨水通道通过第一入口与所述储墨腔连通,所述第二墨水通道通过第二入口与所述储墨腔连通;
所述储墨腔包括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通过柔性薄膜密封;所述墨盒还包括:贴膜斜面,所述贴膜斜面设置于所述储墨腔中,所述第一入口设置在所述贴膜斜面上,且所述贴膜斜面与所述柔性薄膜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入口处设置有差压阀。
上述结构可以使得墨水中的气泡不能进入第二墨水通道,避免发生墨水余量的误检测。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储墨腔内设置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的一端固定在与所述柔性薄膜相对的底壁,另一端支撑所述柔性薄膜。该支撑部件的设置可以保证柔性薄膜不会在储墨腔中有墨水时封闭第一入口,使得墨水顺利经由第一墨水通道到达墨水供应部。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墨水供应部所在的储墨腔侧壁为第一平面,所述储墨腔的开口所在面相对的侧壁为第二平面,所述贴膜斜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交的平面。该设置方式可以使得储墨腔中墨水的流动性较好,且第一入口可以直接与第一墨水通道连通,结构简单。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墨水供应部所在的储墨腔侧壁为第一平面,所述贴膜斜面与所述第一平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入口通过所述储墨腔侧壁设置的连通管道与所述第一墨水通道连通。该设置方式使得贴膜斜面的设置较为灵活。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贴膜斜面为圆弧面。该圆弧面可以使得柔性薄膜与贴膜斜面的贴合效果较好。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贴膜斜面也可以为平面。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第一入口设置在所述贴膜斜面的非边缘处。也可以更好的提高贴膜斜面和柔性薄膜的贴合效果。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差压阀为由所述储墨腔流向所述第二墨水通道的单向阀。可以更好的保证在第一入口打开时该差压阀闭合,防止墨水中的气泡进入。
如上所述的墨盒,还包括气体导入口,所述气体导入口设置在所述柔性薄膜密封的储墨腔之外,且与外部大气相通。该结构的作用是可以将空气引入柔性薄膜的外面,通过空气对柔性薄膜加压,使得储墨腔中的墨水能够更加顺利的导入第一墨水通道中。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贴膜斜面与所述柔性薄膜的间距占所述墨盒的厚度的比例为20%-80%。上述设置的作用是,使得只有在储墨腔中的墨水量很少时,柔性薄膜才会发生较大变形,才会封闭第一入口,从而防止墨水残余过多,避免墨水浪费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墨盒,通过将第一墨水通道的第一入口设置在贴膜斜面上,采用柔性薄膜密封储墨腔的开口,该柔性薄膜与贴膜斜面相对设置;并且在第二墨水通道的第二入口处设置差压阀,可以使得在第一入口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二入口关闭,在第一入口关闭时第二入口才打开,从而解决了墨水余量检测不准确的问题,避免了墨水中的气泡进入第二墨水通道中,保证了墨水余量检测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未经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0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笔记本、便签本
- 下一篇:一种喷码机的液体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