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强半固化片浸润性的浸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0752.2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8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温振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3/132 | 分类号: | B05C3/132;B05C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固化 浸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覆铜板行业中半固化片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强半固化片浸润性的浸胶装置。
背景技术
覆铜板是PCB的基本材料,它一般是由环氧树脂、预浸增强材料、铜箔压合而成。由于覆铜板的品质会直接影响到PCB的性能,而覆铜板又主要决定于半固化片,其中半固化片加工过程中预浸增强材料与环氧树脂胶粘剂之间浸润是尤为重要的。
如图3所示,现有的浸润处理通常采用的浸胶装置主要由胶槽11及设置其内的导向辊轴12构成。胶槽11内注入液体树脂100,预浸增强材料10由胶槽11的一侧进入(行进方向如图中箭头D所示),经导向辊轴12传导后,从胶槽11的另一侧导出,再由计量夹轴13挤压掉预浸增强材料10表面多余的树脂。现有的该种胶槽11内的导向辊轴12都是从动的装置,随着预浸增强材料10的行进而转动,因此其转动方向与预浸增强材料10的行进方向一致。导向辊轴12主要实现的是预浸增强材料10的导向作用,因此预浸增强材料10在浸胶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液体树脂的化学迁移和浸润来实现,但是单靠自由的化学迁移和浸润,很难保证预浸增强材料完全浸润。为了增强预浸增强材料的浸润性,现有采用的方法有:
1、加大胶槽,增加导向辊轴数量,延长预浸增强材料的浸润路程,延长浸润时间,而这样导致成本的增加及耗能。
2、真空浸润:通过制造真空的浸胶条件,使预浸增强材料在低于大气压或接近真空的条件下与树脂进行浸润,加速排除预浸增强材料中的气泡,增加树脂浸入预浸增强材料的能力,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设备,操作复杂。
因此,亟需一种简单、耗能低,有效增强半固化片浸润效果的浸胶装 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半固化片浸润性的浸胶装置,其通过增加组合辊,对浸胶槽内的浸润的增强材料进行剪切式涂胶,实现挤压排气、高效浸润的目的,增强半固化片的浸润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强半固化片浸润性的浸胶装置,包括:浸胶槽、设于浸胶槽内的数个浸胶辊、设于浸胶槽上方的计量夹轴、及设于浸胶辊与计量夹轴之间的组合辊,该组合辊于浸胶槽内位于计量夹轴的正下方。
所述组合辊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辊轴,该两辊轴之间留有间隙,计量夹轴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夹轴辊,两夹轴辊之间留有间隙,该两辊轴之间间隙的中点与两夹轴辊之间间隙的中点处于同一垂直面上。
所述两辊轴之间的间隙宽度为0.05-100毫米。
所述组合辊的每一辊轴的轴直径为100-200毫米。
所述两辊轴、两夹轴辊均呈圆柱状。
所述数个浸胶辊均呈圆柱状,该数个浸胶辊呈上下交错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增强半固化片浸润性的浸胶装置,通过增加组合辊,能提供动力输出,通过相反于增强材料行进方向的转动对浸胶槽内的浸润的增强材料进行剪切式涂胶,实现挤压排气、高效浸润的目的,增强半固化片的浸润性。本实用新型设备简单、耗能低,适用于连续生产,处理能力灵活可调,处理效果稳定。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增强半固化片浸润性的浸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组合辊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的浸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增强半固化片浸润性的浸胶装置,包括:浸胶槽21、设于浸胶槽21内的数个浸胶辊22、设于浸胶槽21上方的计量夹轴23、及设于浸胶辊21与计量夹轴23之间的组合辊24,该组合辊24于浸胶槽21内位于计量夹轴23的正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07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