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膜加工使用的吸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0879.4 | 申请日: | 201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8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胡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鼎盛印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5/28 | 分类号: | B29C55/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1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加工 使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的加工设备,具体讲就是薄膜吹膜加工设备上用于抽吸颗粒原材料的吸料管。
背景技术
薄膜包装袋的加工通常需要进行原材料吹膜、薄膜印刷、多层薄膜复合、复合薄膜熟化、热合制袋、剪裁等步骤。其中的原材料吹膜就是将颗粒状的PET或CPP或PVC等类似材料在吹膜设备上热熔然后通过模具吹出形成连续的薄膜。
吹膜设备的原料进口连接输料软管,熟料软管的自由端连接吸料管,吸料管是金属或硬质塑料制成的刚性管体。设备工作时,吸料管插入原料内,然后吹膜设备的吸料管和输料软管利用设备内的负压将颗粒物料吸入设备内加工。
但是现有的吸料管在使用时会遇到如下的问题,一是插入物料较深以后会产生抽吸阻力过大的现象,吸料速度反而较慢;还有就是移动吸料管时阻力很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抽吸效率高且稳定可靠的薄膜加工使用的吸料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薄膜加工使用的吸料装置,包括吸料管,吸料管的出料端连接输料软管端头,输料软管另一端连接吹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料管外表面设置壳体,壳体沿管轴向构成可供气体流通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吸料管本体仍然是起到抽吸物料的作用,吸料管外壁的壳体构成供气流通过的通道,那么,抽吸物料时,因为抽吸作用在吸料管进料口附近形成负压区域后,外界的气体如空气或惰性保护气体必然可以从通道内由吸料管与输料软管连接的一端向吸料管的进料口方向流动,来补偿吸料产生的低气压;同时气流的流动就可以带动物料向吸料管内运动,吸料更顺畅,避免了料斗下部的物料过于密实而形成真空腔,影响吸料效率的问题。这样的吸料管在抽吸颗粒物料的场合具有广泛的用途。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吸料管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吸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是现有技术的吸料管10在使用中的参考图,吹膜设备30利用吸料管10和输料软管20抽吸料斗内的颗粒原料,然后吹出薄膜包装袋半成品60。
如图2、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吸料管装置也包括现有的吸料管10,吸料管10的出料端、也就是图示的上端连接输料软管20端头,输料软管20另一端连接吹膜设备30,这样吸料管10和输料软管20还是具有和现有技术相同的吸料功能。改进在于:所述的吸料管10外表面设置壳体40,壳体40沿管轴向构成可供气体流通的通道。也就是说沿吸料管10轴向可以有气流经壳体40内腔流动。这样的通道可以是横截面呈封闭状的壳体40本身的内腔构成的,例如图2所示的,壳体就是一个圆管壳。当然,也可以是壳体40为横截面不封闭的壳,壳体40与吸料管10的外壁共同围合构成一个气流通道,这种壳体40实际上就是一个凹槽形,但是具体的横截面形状则可以多种多样。只要是沿吸料管10轴向具有一段长度的气流通道,就能改善吸料管10进、出料口之间的气流,也就能让物料上部的气流更容易流到下部,使得吸料更顺畅。并且壳体40和所构成的气流通道的数量可以有多个。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40上端头距吸料管10上端头的距离足够连接输料软管20、壳体40下端头距吸料管10下端头的距离为5-15厘米。下端的距离要求主要是为了向下流动的气体的量较为适宜,避免进入吸料管10内的风量太大而影响吸料效率。当然,不同粒径的物料透气性能不同,具体距离参数根据简单、有限的试验即可确定。
如图3、4所示:所述的壳体40沿吸料管10轴向设置,其横截面呈“V”形,“V”形壳体40的两侧边连接在吸料管10管壁上。这样壳体40两侧与吸料管10可以方便地焊接,壳体40可以起到对吸料管10的结构加强作用,这样吸料管10的壁厚和材料用量可以减少,虽然增加了壳体40,但是装置的总体材料成本却可以不增加,节省了成本。并且.使用时将“V”形的尖端朝向吸料管10的前进方向,这样吸料管10在物料斗内的移动阻力可以大大降低,进一步方便使用。进一步的,所述的“V”形壳体40的两侧边沿吸料管10的圆周切向布置。这样在料斗内移动吸料管10的阻力可以降到最低,不仅使用方便,而且阻力的减小也降低了摩擦,可以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鼎盛印务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鼎盛印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08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电台系统构型
- 下一篇:一种消防用防误喷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