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1251.6 | 申请日: | 201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6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清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清凤 |
主分类号: | B01D53/02 | 分类号: | B01D5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连续供氧的气体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很多地方都需要使用制氧机或制氮机,制氧机或制氮机的工作原理是使空气进入筛筒中的分子筛,在高压,中将氮气(N2)或氧气(O2)吸附,使需要的氮气(N2)或氧气(O2)通过分子筛到储气罐,使空气中的氮气(N2)或氧气(O2)得到分离作用。现有的制氧机或制氮机很难实现连续供氧的功能,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连续供氧的气体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气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分离装置包括壳体、电机与凸轮,壳体上设有两个筛筒,筛筒上设有进气口与排气口,壳体上设有高压进气口与排出口,筛筒内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端部设有垫片,连接杆底部设有弹簧;凸轮安装在电机轴上,凸轮上设有倾斜面轨道,连接杆顶部顶压在倾斜面轨道上。
所述两个筛筒左右对称设置在壳体上。
所述排气口设置在壳体上部,高压进气口设置在壳体下部。
本实用新型气体分离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可以实现连续供氧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体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气体分离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气体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电机2与凸轮3,壳体上设有两个筛筒,筛筒上设有进气口与排气口,壳体上设有高压进气口与排出口,筛筒内设有连接杆4,连接杆的端部设有垫片5,连接杆底部设有弹簧6;凸轮安装在电机轴上,凸轮上设有倾斜面轨道,连接杆顶部顶压在倾斜面轨道上。两个筛筒左右对称设置在壳体上。排气口设置在壳体上部,高压进气口设置在壳体下部。气体分离装置在工作时,电机(开机一直运行)带动凸轮将连接杆上下运动(气体切换)动作。空气经过压缩机增压后,进入旋转阀,电机带动凸轮将A连接杆下、B连接杆上时(使气体流向,如图1所示)空气进入A筛筒中的分子筛(吸附剂)在高压(大于大气压)中将氮气(N2)或氧气(O2)吸附,使需要的氮气(N2)或氧气(O2)通过分子筛到储气罐,使空气中的氮气(N2)或氧气(O2)得到分离作用。当A筛筒的分子筛吸附饱和状态时,电机带动凸轮将A连接杆上、B连接杆下,空气进入B筛筒中的分子筛(吸附剂)在高压(大于大气压)中将氮气(N2)或氧气(O2)吸附,而A筛筒的分子筛吸附饱和气体底压释放达到非饱和状态(气体从排出口排出),其气体高压吸附和底压释放两动作是同时进行,从而使整个系统循环运作,使制氧机连续供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清凤,未经刘清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12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