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术体位固定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2275.3 | 申请日: | 201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1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温晓蓉;李波;于航;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晓蓉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A61G1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术 体位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体位固定板,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快速地固定病人的姿势并能适应病人的各种姿势的手术体位固定板。
背景技术
在手术尤其是外科手术过程中,病人的体位会因其手术部位不同而改变,比如平躺、俯卧、侧卧等,手术麻醉过程中侧卧位的体位,若没有外力的帮助,病人很难在较长时间保持一种固定的侧卧姿势,手术操作难以进行。
目前,尚没有成型的产品来满足上述要求,都是通过一些临时措施如手扶、垫物等来保持病人的体位,但这些措施的稳定性明显不足,而且对于部分比较特别的姿势很难达到要求,对手术质量和手术进程都有影响,绝大多数医院体固定装置简陋而且与手术床固定连接及不牢体位固定不好,在手术中已经体现出明显的弊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快速地固定病人的姿势并能适应病人的各种姿势的手术体位固定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多孔固定底板和若干固定棒;所述多孔固定底板上设置有若干与多孔固定底板表平面相垂直的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固定棒的横截面形状相一致,所述通孔的横截面的各部位的尺寸略大于所述固定棒的横截面的对应部位的尺寸。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多孔固定底板置于手术床上,将病人置于多孔固定底板上,待病人的姿势确定后,将固定棒贴身插入多孔固定底板上的通孔内,从而使病人在手术期间保持同一种固定的姿势,便于手术操作。
具体地,为了保证固定棒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所述多孔固定底板的厚度大于20毫米,最佳为25毫米。
为了便于操作和满足舒适性要求,所述多孔固定底板上的通孔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固定棒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所述通孔的直径为20-30毫米,最佳为25毫米,所述固定棒的直径为18-28毫米,最佳为23毫米。
为了保证定位的精确性,所述多孔固定底板上的通孔之间的距离大于40毫米,最佳为50毫米。
为了增强病人的稳定性,所述多孔固定底板的下面安装有与手术床固定连接的固定脚。
所述多孔固定底板为塑料固定板,加工方便、成本低。
所述固定棒的长度大于25厘米,最佳为30厘米,既能满足定位要求,又不影响手术操作。
为了增强病人的舒适性,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软垫,所述软垫置于所述多孔固定底板的上面。
所述软垫为凝胶软垫,其柔性好,既舒适又便于卷起后安装固定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上可知,手术中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地固定病人的姿势,并能适应病人的各种姿势,尤其适用于病人侧卧的姿势,术前术后的操作都非常简单、快捷,便于手术操作又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多孔固定底板2和若干固定棒5;多孔固定底板2为塑料固定板,多孔固定底板2上设置有若干与多孔固定底板2的表平面相垂直的通孔3,通孔3的横截面形状与固定棒5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通孔3的直径为25毫米,固定棒的直径为23毫米。
如图1所示,通孔3之间的距离为50毫米;多孔固定底板2的下面安装有与手术床固定连接的固定脚1;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软垫4,软垫4置于多孔固定底板2的上面,软垫4为凝胶软垫。
如图3所示,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多孔固定底板2置于手术床(图中不可视)上,用固定脚1固定与手术床好,在多孔固定底板2上平铺有软垫4,将病人6置于软垫4上,待病人6的侧卧姿势确定后,将固定棒5贴身插入多孔固定底板2上的通孔3内,从而使病人6在手术期间保持同一种固定的姿势,便于手术操作。插入固定棒5的区域,以胸部和臀部两侧为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晓蓉,未经温晓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22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