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开孔穿刺针套管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85232.0 | 申请日: | 201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6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崇宇;刘苗生;刘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6004 浙江省舟山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开 刺针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开孔穿刺针套管,利用该套管和相应的弧形针芯能实现穿刺的转向。
背景技术
目前,涉及到让穿刺针芯转弯的有我们先前设计的一种在主管轴向的垂直方向开一个侧孔的方法来达到穿刺转向(一种体内深部组织的多轴向穿刺器,专利申请号:201020582966.8)的目的,但在随后的试验中发现:当侧孔开口过大时,虽然针芯是从侧口穿出并且实现了转向,但这种转向仍然主要依靠的是针芯自我弹性形变的作用,开口处的套管壁侧孔对针芯的转向不能有效发挥支点作用;而当开口过小时虽能够提供转向的支点,但针芯与套管壁角度过小曲率半径也太小,针芯与套管壁接触面太小又不光滑,阻力较大,容易卡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穿刺针不能有效转向的弊病,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开孔穿刺针套管,就是在原来的侧孔对侧再增加一个纵行开口,利用该对开孔套管配合一系列穿刺针芯,就能更有效地实现穿刺针的转向。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管状穿刺针套管的远端(即穿刺头端)侧面距顶端适当距离(优选为1mm~5mm)开一椭圆形侧孔,该椭圆形侧孔是穿刺针芯向组织中斜向穿刺的通道。在这个椭圆形开口的对侧180°稍向尾端的位置,有一条纵行开口,允许穿刺针芯在从穿刺套管的轴向转向椭圆形侧孔方向时,部分处于曲率半径上的针芯从该纵行开口膨出,这样就可以在不增加穿刺套管直径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增大针芯的曲率半径,使穿刺针芯的转向更加容易。该对开孔穿刺套针采用不锈钢、聚氨酯或碳纤维等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对开孔穿刺套针允许穿刺针芯在从穿刺套管的轴向转向椭圆形侧孔方向时,部分处于曲率半径上的针芯从对侧的纵行开口膨出,这样就可以在不增加穿刺套管直径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增大针芯的曲率半径,使穿刺针芯的转向更加容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对开孔穿刺套针套管前端立体示意图。
图2是对开孔穿刺套针套管前端的下视图,即从纵行开口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弧形穿刺针芯前端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当弧形穿刺针芯针尖穿过对开孔穿刺套针套管的椭圆侧孔到达组织时情况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穿刺针套管的椭圆形侧孔;2.穿刺针套管的纵行侧孔;3.穿刺针芯从穿刺针套 管的纵行侧孔中膨出部分;4.穿刺针芯从穿刺针套管的椭圆形侧孔穿出,转向后进入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2中,是对开孔穿刺套针套管前端立体透视示意图,图中可以看出在管状穿刺针套管的远端侧面距顶端适当距离开一椭圆形侧孔(1)。椭圆形侧孔对侧180°,稍靠套管的尾端有一纵行开口(2)。纵行开口的宽度比穿刺针芯的直径稍大,允许穿刺针芯通过,纵行开口的长度根据穿刺针芯的曲率半径需要增加的要求而定。
图3是弧形穿刺针芯前端示意图,穿刺针芯前端本身有一定弧度,但在进入直的管状穿刺针套管尾端后,弧形穿刺针芯的弧形部分受到穿刺针套管的限制而伸直。
图4是当弧形穿刺针芯(4)穿过穿刺套管的椭圆形侧孔转向后进入组织的示意图:由于弧形针芯本身拥有弧度,因此当行进到穿刺针套管前端的椭圆形侧孔时,穿刺针芯依靠自身的弹性恢复弧形,这时穿刺针芯针尖就可以从椭圆形侧孔进入组织,实现转向。
在穿刺针芯的转向过程中,如果单纯依靠穿刺针套管内径所提供的空间转向,则穿刺针芯转向的曲率半径太小,转向困难。而在本设计中由于对开孔穿刺针套管的椭圆形侧孔对侧有一个纵行开口,这时处于曲率半径转弯的部分穿刺针芯可以从纵行开口处向外膨出,结果增加了曲率半径,使得转弯比较容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52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高频电刀
- 下一篇:可调式血管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