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牙科种植体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5891.4 | 申请日: | 201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8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郑性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国登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C8/00 | 分类号: | A61C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韩国首尔市江南区三***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牙科 种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牙科用部件,尤其是一种牙科种植体。
背景技术
牙科种植体是为了给固定性或活动性填充物提供维持和支持,埋入到粘膜或骨膜层下方以及骨组织内部等口腔组织的异物整形材料的填充装置,为了活动性或固定性填充物的支持作用而植入到颌骨上或内部。牙科种植体根据外形或几何形态一般分为鱼鳍状、螺丝状、圆柱状、刀片状、篮状、牙根型等分类,但通常与提供支持和稳定的骨相关,因此需要根据种植体的固定因素来分类。与此同时,牙科种植体分为骨外牙科种植体、骨内牙科种植体以及骨贯通牙科种植体等三种本类型。上述几种种植体还同时具有骨外和骨内种植体的因素。
在牙科种植体中,固定体是被称为种植体的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植入到牙槽骨时需要螺丝进行固定,植入后与接触的骨骼融合而牢固固定。牙槽骨从牙龈开始某种程度由坚硬的致密骨组成,其下部由松软的松质骨组成。图1是韩国专利号为473141、名称为牙科种植体的专利,如图1所示,从上至下均为同一形状的螺丝或者连续形成螺纹,使种植体和牙槽骨的结合面积小,与牙槽骨之间的结合力弱,导致种植体的初期固定性降低,对致密骨没有刺激,从而形成骨骼破坏等问题。
目前,将种植体植入的外科手术一般都需要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外科手术是向颌骨植入种植体的固定体,为了将植入的种植体结合到骨骼组织,在等待3个月至6个月的长时间后才能进行第二次手术,最终将填充物连接到种植体,因此,患者在植入种植体后需要经受较长时间的不适感等问题,另外,由于需要进行两次外科手术,因此患者会在手术的心理上和经济上负担以及施术复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种植体与骨骼之间的牢固性,另外,患者在拔牙后能够立即植入种植体,并且可以防止上部结构脱落的牙科种植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牙科种植体,种植体由头部、直线部、第一倾斜部以及插入槽构成,所述头部依次与所述直线部以及所述第一倾斜部相连接,所述插入槽设置在所述头部顶部的端面中,所述插入槽由倾斜槽部与螺丝槽部构成,所述倾斜槽部的内壁为八角形结构,所述螺丝槽部的内壁表面设有内部螺纹;在所述直线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外壁表面均设有外部螺纹,在所述第一倾斜部的下部还设有切面槽。
所述头部的顶部向其上方延伸且直径逐渐减小形成第二倾斜部。
所述直线部的外壁表面的外部螺纹为第一螺纹。
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外壁表面的外部螺纹为第二螺纹。
所述倾斜槽部中顶部端面至底部端面的直径逐渐变小。
所述螺丝槽部设置在所述倾斜槽部的下部。
所述第二倾斜部的顶部端面与所述插入槽的顶部端面呈水平结构。
所述第一倾斜部的顶部端面至底部端的直径逐渐变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牙科种植体,种植体由头部、直线部、第一倾斜部以及插入槽构成,头部依次与直线部以及第一倾斜部相连接,插入槽设置在头部顶部的端面中,插入槽由倾斜槽部与螺丝槽部构成,倾斜槽部的内壁为八角形结构,螺丝槽部的内壁表面设有内部螺纹;在直线部与第一倾斜部的外壁表面均设有外部螺纹,在第一倾斜部的下部还设有切面槽。头部的顶部向其上方延伸且直径逐渐减小形成第二倾斜部。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患者在拔牙后能够立即植入种植体,可减轻患者因多次手术造成的相关问题,其外壁表面的螺纹可以提高种植体与骨骼之间的结合性与牢固性,通过倾斜部可防止软组织的混入,通过其下端的切面槽也可提高种植体自身的旋转性能。另外,还可以通过八角形结构防止上部结构脱落。另外,由于种植体为一体式结构,因为还具有术后感染的风险小,手术时间短,初期固定时间短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牙科种植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头部 2直线部 3切面槽
4第二倾斜部 5第一螺纹 6第一倾斜部
7第二螺纹 8插入槽 9倾斜槽部
10螺丝槽部 11八角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国登腾有限公司,未经韩国登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58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模式多燃料燃烧系统
- 下一篇:一种IEC101协议报文传输的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