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检测方舱快速定位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87918.3 | 申请日: | 201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5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成法;夏均忠;李树珉;但佳璧;白云川;韩家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B60R11/04;B60R11/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仝林叶 |
地址: | 30016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检测 快速 定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式检测车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移动式检测方舱快速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检测方舱无定位机构,方舱撤收时,载体车与检测舱体对位困难,由于检测方舱体积较大、撤收时对方舱与车体的位置要求较高,故驾驶员操作难度非常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移动式检测方舱快速定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移动式检测方舱快速定位机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载体车和检测方舱,所述定位机构由倒车引导装置和导向定位装置组成;所述倒车引导装置包括左右对准摄像头、前后对准摄像头、靶标和显示屏,左右对准摄像头嵌装于载体车运输平台的前部,前后对准摄像头嵌装于载体车运输平台的尾部,靶标设置于检测方舱底部,显示屏设置于载体车驾驶室;所述导向定位装置包括滑撬和导向件,滑撬与检测方舱体底部固定,滑撬内设置加强板,导向件固定架与载体车架固定为一体,导向件固定架内有两个十字交叉槽,导向件置于交叉槽内。
所述导向件是由圆锥件和长方形托板两部分组成,圆锥件置于交叉槽内。
本实用新型使驾驶员的倒车、移车等操作有了准确参照,同时降低了定位精度。经测定,在采用本实用新型后,检测方舱的撤收时间(相同条件下)由原来的15~25min降低为小于10min。
附图说明
图1是倒车引导装置在检测车上的布局示意图;
图2 是左右对准摄像头显示信息示意图;
图3 是前后对准摄像头显示信息示意图;
图4导向定位装置检测车上的位置图;
图5导向定位装置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载体车和检测方舱,定位机构由倒车引导装置和导向定位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所述倒车引导装置包括左右对准摄像头、前后对准摄像头、靶标和显示屏,左右对准摄像头4嵌装于载体车5运输平台的前部,前后对准摄像头2嵌装于载体车运输平台的尾部,靶标3设置于检测方舱底部,显示屏6设置于载体车驾驶室;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导向定位装置包括滑撬21和导向件23,滑撬与检测方舱体底部固定,滑撬21内设置加强板22,导向件固定架24与载体车架固定为一体,导向件固定架内有两个十字交叉槽,导向件置于交叉槽内。
左右对准摄像头的作用是提示载体车在左右方向的对准,如图2所示。左右对准摄像头嵌装于运输平台的前部,其镜头对准后上方,将舱底的靶标图像传输至位于驾驶室的显示屏6,检测舱体对正界限(对正界限左线12、对正界限中线13、对正界限右线14)标注于显示屏上,驾驶员调整车辆,使舱底靶标实时图像15在检测舱体对正界限之内,保证载体车在左右方向的对准。前后对准摄像头的作用是提示载体车在前后方向的对准,如图3所示。前后对准摄像头嵌装于运输平台的尾部,其镜头对准正上方,将舱底的十字靶标图像传输至位于驾驶室的显示屏6,检测舱体对正界限16标注于显示屏上,驾驶员调整车辆,使舱底靶标实时图像17在检测舱体对正界限之内,保证载体车在前后左右方向的对准。加装倒车引导装置后,驾驶员可以方便地将载体车与检测舱体的位置放置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
导向定位装置可保证在载体车与检测方舱对位有较小误差的情况下,沿着锥面自由落到方舱定位孔中。导向定位装置在检测车上的位置如图4所示。滑撬21与舱体固定为一个整体;滑撬内加强板22与滑撬焊接为一体且内部留有圆孔,在箱体底部沿对角线固定两个;导向件23是由圆锥件和长方形托板两部分组成;导向件固定架24与副车架固定为一体,其内部有两个十字交叉槽以便于放置导向件23。检测舱下降前,将导向件23放于24中的上槽,圆锥件突出副车架上表面,便于舱体底部圆孔与圆锥件对正导向。舱体升起后,将导向件23放于24中的下槽,圆锥件凹进副车架上表面。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79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