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生物质气化炉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87969.6 | 申请日: | 201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2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周德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德广 |
主分类号: | F24B1/18 | 分类号: | F24B1/18;F24B1/191;C10J3/20;C10J3/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贵州省独山县城关镇***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生物 气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化炉,尤其是一种燃料来源广泛的高效生物质气化炉。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生物质气化炉有全气化和半气化两种类型,生物质全气化炉存在的最大缺陷是在使用中会产生大量的焦油和有害气体排放,造成二次污染,不利推广。生物质半气化炉是在燃烧时利用自生风力助燃,由于自生风力强度有限,造成供氧不足,因此燃烧不够充分,火力不够强劲,烟尘大且浪费燃料,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生物质气化炉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生物质气化炉,这种气化炉不仅火力强劲,而且燃烧充分、无烟无尘,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排烟口、炉桌、进风盘、围火圈、助燃孔A、助燃孔B、炉口、火腔、添料槽、添料槽盖、炉体、隔板、拦风板、灰箱、灰箱台、灰屉、炉桥、定位钉、排灰孔、连杆、下风管、风机、分风阀、下风道、上风管、上风道、炉芯和弹力开关,其特征是:炉桌、火腔、炉体、灰箱台以及灰箱互相连接,火腔一侧设有排烟口,炉体下端设有灰箱,灰箱内设有灰屉,炉体内设有炉芯,炉芯与炉体互相间隔为风道,风道内设有环形隔板连接于炉芯与炉体之间,形成上、下风道,炉芯下端设有炉桥,炉芯上端连接进风盘和围火圈,炉芯一侧开口,添料槽穿过炉体壁与炉芯相连通,添料槽上有添料槽盖,添料槽和添料槽盖上设有弹力开关。
所述风机为微型风机,风机出风口设有分风阀。
所述分风阀上设有一个进风口和两个出风口,进风口与风机出风口连接,两个出风口分别连接上风管和下风管,上风管与上风道相通,下风管与下风道相通,调节分风阀可以控制上、下风管的进风量,从而实现火力调节,风机吹出的风量经过分风阀分两路,一路通过上风管和上风道从助燃孔A和助燃孔B进入炉芯内助燃,另一路通过下风管和下风道从炉桥孔进入炉芯内助燃。
所述炉桥为圆形平板,其上均布多个小孔,炉桥直径小于炉芯内直径,炉桥两侧设有定位钉作为支点,炉桥一侧由连杆与拦风板活动连接,向左移动拦风板即可带动炉桥垂直翻转,实现排灰目的。
所述拦风板为长方形平板,活动置于排灰孔上面,拦风板通过连杆与炉桥连接,向左移动拦风板即可带动炉桥垂直翻转,同时排灰孔被打开,完成排灰,向右移动拦风板即可带动炉桥水平翻转复位,同时关闭了排灰孔,实现拦风目的。
所述排灰孔设在灰箱台上。
所述进风盘为环形平板或喇叭形,其上设有多个助燃孔B,助燃孔B为圆孔或百叶窗式。
所述围火圈为直筒形或锥形,其环周设有多个圆形的助燃孔A。
所述弹力开关用薄钢片制成,下端固定在添料槽上,上端对应添料槽盖上的凸钉开有小孔,当闭合添料槽盖的同时,借助薄钢片的弹力凸钉会自动卡入小孔内,起到密封添料槽的作用,只要把薄钢片轻轻往外边拉开即可打开添料槽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风机补氧火力更加强劲,燃烧更加充分,不会产生烟尘和焦油,克服了全气化炉在使用中产生焦油和半气化炉燃烧不充分的缺陷。
2、通过连杆与将拦风板与炉桥连动,从而解决了排灰难和排灰孔不易密封的问题。
3、火力大小可调,操作简单,点火容易,对燃料无苛刻要求,加料方便随意,中途加料不停火、不压紧、不动锅。
4、燃料来源广泛,可以用各种秸秆、玉米芯、稻壳、枯枝落叶、干牛马粪、柴草、可燃性生活垃圾以及可燃性废旧物资作为燃料。
5、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家庭、酒店、餐厅、做饭或取暖等多种用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炉桥、炉芯、炉体、拦灰板、灰箱和灰箱台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烟口、2-炉桌、3-进风盘、4-围火圈、5-助燃孔A、6-助燃孔B、7-炉口、8-火腔、9-添料槽、10-添料槽盖、11-炉体、12-隔板、13-拦风板、14-灰箱、15-灰箱台、16-灰屉、17-炉桥、18-定位钉、19-排灰孔、20-连杆、21-下风管、22-风机、23-分风阀、24-下风道、25-上风管、26-上风道、27-炉芯,28-弹力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德广,未经周德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79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尺寸稳定性高模量低收缩聚酯工业丝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电接触金属保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