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熔鞍型旁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88453.3 | 申请日: | 201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0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曹勇;莫校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1/12 | 分类号: | F16L4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邱奕才;禹小明 |
地址: | 5283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熔鞍型 旁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连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管道的电熔鞍型旁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用电熔鞍型旁通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下部的管道连接件、开孔刀片、与壳体内腔相连通的出气通道,刀片座位于壳体的内腔中并且与壳体内壁螺纹配合连接,壳体上部有导套,导柱插在导套的内腔中,并且在导套与导柱中设置密封圈,通过导套、导柱和密封圈配合,使得鞍型旁通的密封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止旁通漏气。但是,原产品没有考虑到防止燃气从鞍型配件内部通过螺纹缝隙泄露出去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防止燃气从鞍型配件内部通过螺纹缝隙泄露电熔鞍型旁通装置,该装置形成三重密封,密封性很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熔鞍型旁通装置,包括壳体、螺帽和开孔刀,开孔刀装配在壳体上部端口内腔且与壳体内壁螺纹配合连接,螺帽装配在壳体的上部端口且与其外边缘螺纹配合连接,在开孔刀与壳体接触面上设置第一密封圈,在螺帽底部与壳体接触面上设置第二密封圈,在壳体上方螺纹根部与螺帽接触面上设置第三密封圈。在开孔刀与壳体接触面上设置第一密封圈可在源头上阻止了燃气的泄露。
上述方案中,所述开孔刀的肩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设在第一凹槽上。在开孔刀肩部增加的密封圈在电熔鞍型旁通装置内部起到第一层密封的作用。特别是在带气作业的情况下,这层密封圈的作用更加显示其重要性。
上述方案中,所述螺帽底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圈设在第二凹槽上。这样螺帽与电熔鞍型旁通装置的壳体的上部端口紧密接触,起到第二层密封作用。
上述方案中,所述壳体上方螺纹根部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密封圈设在第三凹槽上。在螺纹根部开设置凹槽和第三圈密封圈,用于防止燃气通过螺纹缝隙泄露出去,起到第三层密封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电熔鞍型旁通装置在开孔刀的肩部设置凹槽并设有密封圈,可在源头上阻止了燃气的泄露,在螺帽底部设置凹槽并设有第二圈密封圈,在鞍型旁通装置上方螺纹根部设置凹槽并设有第三圈密封圈,最终形成三重密封作用的鞍型旁通装置。本实用新型密封性很强。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电熔鞍型旁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熔鞍型旁通装置上方螺纹根部开凹槽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帽底部开凹槽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开孔刀的肩部开凹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熔鞍型旁通装置,包括壳体2、螺帽1和开孔刀3,开孔刀3装配在壳体2上部端口内腔且与壳体2内壁螺纹配合连接,螺帽1装配在壳体2的上部端口22且与其外边缘螺纹配合连接,在开孔刀3与壳体2接触面上设置第一密封圈32,在螺帽1底部与壳体2接触面上设置第二密封圈12,在壳体2上方螺纹根部与螺帽1接触面上设置第三密封圈21。
本实施例中,具体是:在开孔刀3的肩部开设第一凹槽30,第一密封圈32设在第一凹槽30上;在螺帽1底部开设第二凹槽10,第二密封圈12设在第二凹槽10上;在壳体2上方螺纹根部开设第三凹槽20,第三密封圈21设在第三凹槽20上。
在开孔刀3肩部设置的第一密封圈32在电熔鞍型旁通装置内部起到第一层密封的作用,可在源头上阻止了燃气的泄露,特别是在带气作业的情况下,这层密封圈的作用更加显示其重要性。
在螺帽1底部设置第二密封圈12,使螺帽1与电熔鞍型旁通装置的壳体2的上部端口22紧密接触,起到第二层密封作用。
在壳体2上方螺纹根部设置第三密封圈21,用于防止燃气通过螺纹缝隙泄露出去,起到第三层密封作用。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是先按图2、3、4所示的的位置设计出各个凹槽,然后给每个凹槽套上合适的密封圈,最后组装成图1所示的三重密封电熔鞍型旁通装置。注意,在肩部设有密封圈的开孔刀3,必须要在鞍型配件焊接完成并开孔后,缩回上方端口并顶紧端口。在底部设有密封圈的螺帽1,必须要拧紧螺纹,使两重密封圈与鞍型旁通装置的上部充分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84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视机旋转支架的增强连接键
- 下一篇:一种排水管件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