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88810.6 | 申请日: | 201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3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屠一锋;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05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陆金星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动 注射 化学发光分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仪器,具体涉及一种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化学发光,或称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简称ECL) 是指在电极表面进行的电子转移反应生成的物质的激发态跃迁回基态以发光形式释放能量的过程。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是直接利用电化学反应形成激发态发光体而发光或通过电解产物之间、电解产物与体系中某组分之间进行化学反应产生光辐射而实现分析物测定的发光分析技术,是电化学与化学发光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该技术已应用于流动注射、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等的分析检测中。其中,流动注射与电化学发光联用技术应用得尤为广泛。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系统具有快速、易于自动化、可以在线监测及高精密度等优点,流动电化学发光池可以提高检测的速度与重现性,因而受到普遍欢迎。多数用户使用的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主要基于自行设计制作的流动电化学发光池,而目前商品化的流动电化学发光池很少见到。
然而,目前实验室自制的电化学发光池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结构比较松散,工作所需溶液量大,进样量大,物质在管道中的径向扩散严重;第二,电极插入到流动电化学发光池池体中,占用了流动电化学发光池池体的大量空间,限制了流动电化学发光池向微型化发展;第三,现有的流动电化学发光池有较大的死体积,工作电极的面积利用率低,这些都影响了检测的灵敏度;第四,加工过程的复杂性和所选择的加工材料的苛刻程度是限制这类流动电化学发光反应器被更广泛使用的一个不利因素;第五,工作电极的清洗抛光和修饰比较困难。此外,进样和试剂混合等过程在自制装置上完成情况欠佳,这直接导致了装置的测定重现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装置,以实现高精度的测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装置,包括进样系统、混合池、流动电化学发光池、光电倍增管、检测器、恒电位仪和计算机;所述进样系统包括进样泵和进样阀,设有屏蔽箱,所述进样阀、混合池和流动电化学发光池均设于屏蔽箱内,三者之间的连接管路的总长度小于等于60 mm;
所述流动电化学发光池包括有机玻璃柱、及设于有机玻璃柱下方的ITO玻璃板,
所述有机玻璃柱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有机玻璃柱内嵌设有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的电极头位于有机玻璃柱的底面;
所述ITO玻璃板上设有垫片,垫片内设有通槽,通槽的底面与ITO玻璃板连通,其顶面与有机玻璃柱的底面连通,构成微型电化学发光池;
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与所述微型电化学发光池连通;
所述ITO玻璃板为工作电极,与有机玻璃柱内的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构成三电极体系。
上文中,所述进样阀、混合池和流动电化学发光池均设于屏蔽箱内,屏蔽箱一方面提供了电化学发光检测所需的暗室,另一方面消除了外部的电磁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整体结构紧凑,进样阀、混合池和流动电化学发光池三者之间的连接管路较短,有效减小了物质在管路中的径向扩散。
所述ITO玻璃板上设置的垫片可以采用硅胶垫片。
所述进样阀设于屏蔽箱内,也可以将进样阀固定在屏蔽箱的壁上,而在屏蔽箱内设置混合池与流动电化学发光池的固定支架,将三者都综合在屏蔽箱中。所述进样阀可以采用手动进样阀。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流动电化学发光池还包括上盖帽、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所述有机玻璃柱呈T形,插设于上支撑件内;所述ITO玻璃板设于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之间,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通过螺栓紧固连接;
所述上盖帽压设于上支撑件上,并使有机玻璃柱压紧于ITO玻璃板的垫片上,构成所述微型电化学发光池。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垫片的外围设有支撑框,支撑框压设于上支撑件和ITO玻璃板之间,支撑框的厚度小于垫片的厚度。优选的,支撑框的厚度略小于垫片的厚度。
上文中,所述垫片可以采用硅胶垫片,硅胶垫片嵌入支撑框(如硬质塑料框)中,调节硅胶垫片的位置使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位于通槽的两端,然后用螺栓将上、下支撑件紧固并同时将ITO玻璃和垫片紧固;ITO玻璃与通槽,以及嵌设有参比电极、辅助电极和进液口和出液口的有机玻璃柱形成一个微型电化学发光池,该电化学发光池的体积优选5μL左右,其结构简单,几乎零死体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垫片内的通槽为椭圆形,所述微型电化学发光池体积为5~10微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88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路输出移动电源
- 下一篇:太阳能光气电互补采暖供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