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电缆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89820.1 | 申请日: | 201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06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斌;蒋余林;李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超能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22;H01B7/282;H01B7/285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42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领域,具体是一种针对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的水下用电力、信号控制、信息转递与发射等系统阻水防水铠装电缆。
背景技术
水下电缆主要应用于水下电气设备中,实现电力输送、信号控制、信息转递与发射等功能。现有的额定电压0.6/1kV及以下等级的水下电缆的结构为:塑料导体绞后或先束后绞后,挤包塑料绝缘、成缆绕包后或铠装后再挤塑料护套而成。橡皮类电缆一般采用细铜丝多股束合、复绞成导体(大部分为第5种软铜导体)后,挤包橡皮绝缘层、经硫化后,多芯绞合成缆,再挤包护套、硫化而成。现实情况是,各类水下电器设备(如水下探测仪、水下照明等)在其使用过程中,因电缆在水下受各种水下游生物、贝类的损害或电缆端头处理不密封、导致电缆径、纵向进水而造成设备烧毁、信号失真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于有的电缆刚安装上后,一合上电源就出现设备烧毁等现象,随之电缆也不能继续投入使用而报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为:1)电缆结构中缺少阻水、防水层,2)电缆缺金属铠装层或抗电磁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易被水下生物损伤护套,同时防水性能得到加强的水下电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下电缆,电缆中间的主体为线芯,所述线芯是在含阻水材料的导体外绕包导体隔离带,在导体隔离带外挤包绝缘层而成;若干线芯加阻水填充绞合成缆芯,在缆芯外依次设置缆芯阻水隔离带、内护套、编织加强层和外护套。
上述导体最好采用第5类可镀锡导体。
本实用新型可作为移动敷设也可作为固定敷设,其具有较强的阻水、防水功能,因而使电缆在水下可以安全、可靠运行,保证安全生产,同时延长电缆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中又设置了金属铠装结构,具备防水下各种游生物的损伤,起到屏蔽水下各种电磁波干扰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水下电缆,其主体为线芯,所述线芯是在含阻水材料的导体1外绕包导体隔离带2,在导体隔离带2外挤包绝缘层3而成;本实施例采用四根线芯加阻水填充4、5绞合成缆芯,在缆芯外依次设置缆芯阻水隔离带6、内护套7、编织加强层8和外护套9。
1、本实用新型的工艺过程:
导体经拉丝退火通常按第5种软铜导体结构用的单丝直径→束合、复绞束合与复绞时应加阻水材料,束合节径比≯25,绞合节径比内层≯18、外层≯14;束合方向为右向,复绞方向均为左向,复绞导体外重叠绕包隔离带→绝缘挤包→绝缘线芯进行耐压试验→成缆缆芯间隙加放阻水填充物,成缆方向为右向,成缆节径比≯14,缆芯外应绕包一层阻水隔离带→挤包内护套→金属编织铠装层镀锌钢丝→外护套挤包→产品检测与试验。
导体束合或复绞导体中含阻水材料后大截面的加绕包带、小截面的在挤包绝缘过程中纵包隔离带视绝缘材料而定,再挤包绝缘层,然后绝缘经耐压试验后与阻水填充一起成缆,缆芯上绕包阻水隔离带、后挤包内护套,再编织金属加强层。最后再挤包外护套。
【例】SXEEU82-0.6/1 4×10电缆的产品技术规范
1、导体
单丝符合GB/T3953-2009中TR型的要求。
导体结构:7×12/0.40。每股导体中加一根85dtex的阻水纱
股线的束合方向为右向,束合节径比≯25。
复绞导体绞合方向为左向,绞合节径比≯14;中心加2根85dtex的阻水纱,导体外右向重叠绕包一层厚度为0.04mm的聚酯带。
20℃时直流电阻≯1.91Ω/km 。
2、绝缘
采用XJ-30A乙丙绝缘料,本色,数字编码1、2、3、4,编码必须使用橡皮用油墨,采用字轮印字。每个编码之间距离小于10mm,绝缘线芯印字涂医用滑石粉。
绝缘标称值为1.2mm,绝缘平均厚度不小于标称值,绝缘平均厚度不大于标称值,最薄处厚度不小于标称值的90%-0.1mm。
绝缘挤包硫化后的机械性能:抗拉强度≮6.5N/mm2,断裂伸长率≮250%。
绝缘线芯应进行浸水耐压试验,试验电压2.4kV/5min不击穿,试验后将线芯表面水擦拭干净。
3、复绕
绝缘线芯必须经浸水耐压合格后,进行10kV工频火花耐压检验。
4、成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超能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超能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898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产后缺乳的中药方
- 下一篇:一种治疗老年便秘的中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