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截面无氧铜母线制备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91141.8 | 申请日: | 201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0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赵钦海;彭永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佳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2654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截面 无氧铜 母线 制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母线制备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大截面无氧铜母线制备系统,其属于有色金属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截面无氧铜母线是一种具有高纯、高导电、导热性和优良的弯曲成形及焊接性能,在开关和控制等设备中主要用于汇集、分配和传送电能,适用于高低压电器、开关触头、配电设备、母线槽等电器工程,广泛用于金属冶炼、电化电镀、化工烧碱等超大电流电解冶炼工程,也是理想的高速铁路、大型电厂等导电用材料。
目前大截面铜母线传统加工工艺为:半连续铸造(连续铸造)→铸锭加热→挤压→酸洗→拉拔→检验→包装。
该传统加工工艺存在生产率较低,其生产工序多、周期长、成本高,并且原料尺寸与产品规格有关,从而给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的生产准备带来了困难。该工艺采用半连续铸造或者连续铸造,其铸锭的重量有限,挤压所需的辅助时间较长;热挤压及拉拔工序均需要切头切尾,成材率较低,材料利用率低于70%;该工艺中采用酸洗,工作环境差且有污染;该工艺生产的产品表面质量较差导电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铜母线加工系统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大截 面无氧铜母线制备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截面无氧铜母线制备系统,包括:
立式高频感应电炉,所述立式高频感应电炉可操作将经过预热烘干后的铜原料,在1140℃~1160℃的温度下,将其熔化、保温;
结晶器,所述结晶器设在立式高频感应电炉的下游,所述结晶器可操作将铜液生成铜结晶;
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设在结晶器的下游,所述牵引机构可操作将铜结晶生成无氧铜杆;
连续挤压机组,所述连续挤压机组设在牵引机组的下游,所述连续挤压机组可操作将无氧铜杆生产为无氧铜母线坯;
在线锯切设备,所述在线锯切设备设在连续挤压机组的下游,所述在线锯切设备可操作将无氧铜母线坯按照需求尺寸切断;
自动修头机,所述自动修头机设在在线锯切设备的下游,所述自动修头机可操作将无氧铜母线坯进行后续加工的制头;
自动液压拉拔机,所述自动液压拉拔机设在自动修头机的下游,所述自动液压拉拔机可操作对无氧铜母线坯进行拉伸、精整尺寸的加工,即得到成品的大截面无氧铜母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大截面无氧铜母线的加工,尤其适用于加工截面大于3847mm2的无氧铜母线;能够满足一些高纯度要求的场合,铜+银含量≥99.97%;生产的无氧铜母线在温度为20℃时,导电率为102%IACS;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性能,具有纯度高、含氧量低和导电率高,表面质量优异等特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结晶器为组合式内镶嵌石墨片结晶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大截面无氧铜母线制备系统,包括立式高频感应电炉、组合式内镶嵌石墨片结晶器、牵引机构、连续挤压机组、在线锯切设备、自动修头机、自动液压拉拔机。
经过预热烘干后的铜原料在1140℃~1160℃的温度下,被立式高频感应电炉熔化、保温,熔化后得到的铜液在组合式内镶嵌石墨片结晶器中结晶成铜并在牵引机构的作用下被制成无氧铜杆,无氧铜杆在连续挤压机组中被生产为无氧铜母线坯,无氧铜母线坯在在线锯切设备中按照需求尺寸进行切断,无氧铜母线坯在自动修头机中进行后续加工的制头处理,无氧铜母线坯在自动液压拉拔机中进行拉伸、精整尺寸的加工后,即得到成品的大截面无氧铜母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佳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佳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11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